最新課程與最新文章


許多新文章,會散布在 Facebook 與公司網站。如果你想找最新課程,可以到普拉爵課程中心 這裡找找看。
聽過演講的夥伴,歡迎你來普拉爵的文創基地按讚,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
如果你想聯絡我,可以留下資訊,或是到 Facebook 來互相切磋。

22 8月, 2007

我跟你,只有六人之遙

2004.2.27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經驗:收到一封內容很棒電子郵件,就迫不及待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後再轉寄給另外一群好朋友。可是沒過多久,竟然收到一封來自另一位朋友轉寄來的信,裡面不但是同樣的內容,連自己上次的「想法」都未經修改過就被寄回來。世界真小,不是嗎?

「每個人在這個地球上僅被六個人隔絕。六度的分隔,就是這個星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美國總統、威尼斯船夫,就算不是什麼名人,任何人都一樣,雨林裡的土人、火地島的居民、或是愛斯基摩人,我都可以在六個人之內攀上關係,這想法很有趣……為每個人開啟一道新大門,連接到另外一個世界!」這是1990年首次上演的舞台劇《六度分離(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劇中人Ouisa所說的名言。這齣舞台劇的作者約翰.桂爾(John Guare),用劇場表達現實生活中人的連結性,認為所有你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都在「六人之遙」之內。也就是說,著名歌手瑪丹娜可能就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順位是第六位),或著根本用不到那麼遠。

六人之內,必有熟識

這說起來一點都不玄,沾親帶故真的很簡單。數學家鄧肯.華茲 (Duncan J. Watts)就在他的大作《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中文版本《6個人的小世界》由大塊文化出版)描述這種情境,用各種證例證明六人關係的巧妙。美國科學作家布侃南(Mark Buchanan)更在《Nexus: Small Worlds and the Groundbreaking Science of Networks》(中文版本《連結──混沌、複雜之後,最具開創性的「小世界」理論》由天下文化出版)中提到,早先華茲和同事史楚蓋茲(Steve Strogatz)的研究。這兩位天才科學家曾經用實體信件作實驗,亂數寄信給不認識的人,要求他們寄給波士頓的某個股票交易員(這人是他們二位的朋友),用以驗證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性有多強烈。

這些透過亂數產生並收到信的人,當然不知道這位股市交易員是誰,所以大家都會把信寄給認為最可能轉交得到的人,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方式,把信交給那位「某個股票交易員」,於是大批信件就這樣轉來轉去,不少信真的都被那位交易員收到了!而且統計下來,幾乎都不超過六封信!

關係維度只有六度

這能不能解釋為什麼自己寄出給A君的信,最後又被B君寄回來?(對了,你沒有收到自己的信被寄回來,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要檢討自己的人緣啦!)只要大家都按了轉寄(如果是強制性的),依據這樣的理論,很快就可以得到「回音」,所以聽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不過,實體世界這樣運作的方式,搬到網路世界也符合「六度分隔」的理論嗎?答案非常明顯:是的。網路不但奉行這樣的法則,這個理論還被擴充到幾個科學領域上,包括最新的「網路科學」和「人際關係學」。

「幸運信」就是個不錯的例子,最近從C君收到了個內容是「這是一封幸運信,你必須在N天之內寄給X個人,否則……」的電子郵件,夾寄的人不小心把「前人」的副本一並寄給我,裡面又有「前前人」的副本,以及「前前前人」的副本,隨便一算就有上百個幸運者。抽絲剝繭後,我把最古早的始作傭者當成散佈種子,把這封信修改一下(改變成你必須N-1天內寄給X+5人之類的)再寄出去給他,看看這封信會如何回到我手中,果然,這次已經不是C君寄給我,而是另一個F君,過程和路徑與前一次也有不同。

如果把這些人以線條相連,會構成如跳棋般縱橫相連的網絡。這個圖(或是說用這種方式表現的圖)常被應用在不同領域上,原因是他們相似度都太高了。社區裡每一個人的親友關聯圖、某間小學學生的親友圖、電腦伺服器的網路連線圖、電力公司供電圖、螞蟻的複雜巢穴圖、都會交通的運量圖,再再都顯示出「六」這個神秘層次。就像當電腦用P2P抓檔案的時候,每次下載的來源中,就有高達14-16﹪的可能顯示這個檔案是來自於你朋友,這真是有趣!


其實大家彼此都認識!

利用網路的特性,好幾個網站也包含了這種實驗功能,像是一個很有名氣的網站「http://www.orkut.com」。網站功能非常簡單,你只要把自己所有認識的人都邀進來,一起加入這個超級大家族即可。當這些人註冊後,他們又可以邀其他的朋友加入,然後一直接續下去,直到所有認識的都加入……(我猜這就是那位設計者的目標)。最後,利用譜圖顯示與某人的距離,你就會驚訝的發現跟印度某工程師的關係竟然只隔著四個朋友,和東歐某公爵也只間隔五個人而已。可別先急著拜訪這個網站,為了限制加入的速度和品質,Orkut可是採用會員制的,沒有人邀請你可是無法加入的(不過按照理論,你加入是遲早的事)。

這種奇妙的現象,在設計軟硬體上也很有用處。各種東西的關聯性,如果超過六項時,關聯性便開始產生,結構也會複雜,所以盡量避免超過六層結構;相反的,如果要想溝通一定數量的人事物,達到具規模的宣傳效果,複雜度就要足夠支撐六個維度。看來,網路上愛搗蛋又沾沾自喜的人要當心了,天下一家,小心哪天害到了自己哩!


參考網站
http://www.orkut.com
http://www.tweching.org.tw/research/Year_paper/paper-92/p92-2-06.asp
http://smallworld.columbia.edu/

0 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