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與最新文章
16 12月, 2011
08 12月, 2011
幫你測量「相見恨晚」的程度
在Facebook上,當妳們有超過100個共同朋友,而妳們卻不認識,就表示妳們:「相見恨晚」。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朋友說,「有一位胡老師 (化名) 很優秀,你該見見她,聽她講她的理念,保證你會收穫很大。」但當我追問那位胡老師全名是什麼?能幫我介紹嗎?卻得到一時想不起來,下次一定會記下來的回應。
然後又隔一陣子,又會聽見「我前幾天聽到胡老師演講,真的很棒,你該見見她」云云。但也說不清胡老師怎麼聯絡,胡老師到底在哪邊可以找到。
當很多人都在提胡老師、胡老師的時候,某天,我在 facebook 遇到了疑似胡老師的人。其實應該說,她幾乎天天都會出現在我 facebook 畫面右邊那欄「你可能認識的人」裡面。
Hu XXXXXX
100多位共同朋友
每次都出現也不奇怪,我早在懷疑這些人物出現的邏輯是什麼。但是我在想,這 Hu 是誰啊?怎麼跟我會有這麼多共同朋友。於是,我開始打入我自己交往比較久 (現實生活中) 的朋友,看出現什麼結果。
隨便打三個,在友誼紀錄網頁,出現這樣的資訊:
郝明義 229個共同朋友 (郝先生交往超過十年)
查理王 159個共同朋友 (蔡瀚毅交往五年左右)
鄧文淵 99個共同朋友 (鄧大哥交往一年左右)
() 內是現實生活的認識時間。
果然耶。交往久的,理論上共同朋友較多。
但也要看對方的個性,有人天生不喜歡加入別人,而且嚴格管制,表列的朋友數量當然少囉 (facebook朋友,與現實生活中朋友成正比嗎?這也值得研究) 。表列的朋友少過百人,那又怎麼可能有超過百人的共同朋友??
所以,數量非關鍵,重疊性才是關鍵。而對方的朋友總數,與和妳共同朋友的比例愈接近,妳們關係愈親密。
天啊~ 這快要可以發展出論文囉。(快聯絡百齡老師<---我腦裡的聲音)
也就是說相見恨晚方程式可以寫成:
A和妳共同朋友總數
------------------------ = 這比例越接近1 = 妳們關係越密切 = 見面會很投合(?)
A的朋友總數
還是回到胡老師吧。因此我就寫封短訊給她,問她,你是不是在某某地方演講某某議題的胡老師啊?沒想到對方說:你是薛老師吧?我有好幾個朋友跟我說,我一定要認識你,因為......(略)
這也真是太奇妙了吧,各位說是嗎?後來一聊,果然很多理念是契合的,世界真是奇妙。突發奇想:
Facebook 應該開發 soul mate 或是 pre- best friend 功能。顯示一旦交往, "你可能會非常要好" 的程度。也可能是要找夥伴,快速找出研究、興趣、概念相同的人,但是目前呢,兩位並不認識對方。
所以,一個不科學、很感性、無根據基礎的初步結論:
1. 若你 facebook 認識一百人以內,又有10個以上共同朋友,那也算是「相見恨晚」的人了。
2. 共同朋友比例高,表示共同性高,「相見恨晚」機率也高。
3. 活動力高的人,朋友多,傳播力也高。因此,兩個有千人以上的朋友,也相互認識的機率非常高。
4. 活動力高的人會相互吸引,遲早被 facebook 騙去拉在一起。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朋友說,「有一位胡老師 (化名) 很優秀,你該見見她,聽她講她的理念,保證你會收穫很大。」但當我追問那位胡老師全名是什麼?能幫我介紹嗎?卻得到一時想不起來,下次一定會記下來的回應。
然後又隔一陣子,又會聽見「我前幾天聽到胡老師演講,真的很棒,你該見見她」云云。但也說不清胡老師怎麼聯絡,胡老師到底在哪邊可以找到。
當很多人都在提胡老師、胡老師的時候,某天,我在 facebook 遇到了疑似胡老師的人。其實應該說,她幾乎天天都會出現在我 facebook 畫面右邊那欄「你可能認識的人」裡面。
Hu XXXXXX
100多位共同朋友
每次都出現也不奇怪,我早在懷疑這些人物出現的邏輯是什麼。但是我在想,這 Hu 是誰啊?怎麼跟我會有這麼多共同朋友。於是,我開始打入我自己交往比較久 (現實生活中) 的朋友,看出現什麼結果。
隨便打三個,在友誼紀錄網頁,出現這樣的資訊:
郝明義 229個共同朋友 (郝先生交往超過十年)
查理王 159個共同朋友 (蔡瀚毅交往五年左右)
鄧文淵 99個共同朋友 (鄧大哥交往一年左右)
() 內是現實生活的認識時間。
果然耶。交往久的,理論上共同朋友較多。
但也要看對方的個性,有人天生不喜歡加入別人,而且嚴格管制,表列的朋友數量當然少囉 (facebook朋友,與現實生活中朋友成正比嗎?這也值得研究) 。表列的朋友少過百人,那又怎麼可能有超過百人的共同朋友??
所以,數量非關鍵,重疊性才是關鍵。而對方的朋友總數,與和妳共同朋友的比例愈接近,妳們關係愈親密。
天啊~ 這快要可以發展出論文囉。(快聯絡百齡老師<---我腦裡的聲音)
也就是說相見恨晚方程式可以寫成:
A和妳共同朋友總數
------------------------ = 這比例越接近1 = 妳們關係越密切 = 見面會很投合(?)
A的朋友總數
還是回到胡老師吧。因此我就寫封短訊給她,問她,你是不是在某某地方演講某某議題的胡老師啊?沒想到對方說:你是薛老師吧?我有好幾個朋友跟我說,我一定要認識你,因為......(略)
這也真是太奇妙了吧,各位說是嗎?後來一聊,果然很多理念是契合的,世界真是奇妙。突發奇想:
Facebook 應該開發 soul mate 或是 pre- best friend 功能。顯示一旦交往, "你可能會非常要好" 的程度。也可能是要找夥伴,快速找出研究、興趣、概念相同的人,但是目前呢,兩位並不認識對方。
所以,一個不科學、很感性、無根據基礎的初步結論:
1. 若你 facebook 認識一百人以內,又有10個以上共同朋友,那也算是「相見恨晚」的人了。
2. 共同朋友比例高,表示共同性高,「相見恨晚」機率也高。
3. 活動力高的人,朋友多,傳播力也高。因此,兩個有千人以上的朋友,也相互認識的機率非常高。
4. 活動力高的人會相互吸引,遲早被 facebook 騙去拉在一起。
03 12月, 2011
要珍惜,沒感覺是因為沒有用 "心" 去看
閱讀是學行銷、做文創、刺激自己想法最好的方式。
閱讀的美,在於閱讀後帶來的思考。當我們理解、反思之後,會把這份領悟添加在我們的人生履歷中。閱讀的美,在於親身經歷作者的布局,就像一出戲劇,演出了鋪陳、演出了高潮、演出了結果。閱讀也是欣賞,那種感受,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
正如小王子裡說的:
沙漠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某處藏著一口井。
"What makes the desert beautiful is that somewhere it hides a well."
(小王子第二十四章/The Little Prince: Chapter 24)
別總是以為事物都如外觀那樣,其實錯了,就算再糟糕的環境中,裡面也會有一座天堂的。
這裡面還有幾句。
對啊,我對小王子說,房屋、星辰、沙漠,讓她們美麗是因為有種看不見的東西。
"Yes,"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 house, the stars, the desert-- what gives them their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is invisible!"
我只看到表面,但是最重要的東西卻看不見。
What I see here is nothing but a shell.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nvisible
珍惜。這兩個是就這樣浮出我的腦子。
原來,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小王子作者) 用心、用筆、透過文字與我交換了這個概念。最後,他在最後一章,用明示的手法 (如果看不出來,那就是暗示啦) 告訴我答案。
眼是盲的,我們必須用心去看。
The eyes are blind. One must look with the heart.
這是一本好書,推薦大家細細品味。
原文是法文,但翻成英文後翻得真的很好。
如果想體會書中情境,還是建議找本英文來看。
閱讀小王子 (英文)。
按這裡http://classicalsays.blogspot.com/
閱讀小王子 (僅第二十四章):
Chapter 24
It was now the eighth day since I had had my accident in the desert, and I had listened to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as I was drinking the last drop of my water supply.
"Ah,"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se memories of yours are very charming; but I have not yet succeeded in repairing my plane; I have nothing more to drink; and I, too, should be very happy if I could walk at my leisure toward a spring of fresh water!"
"My friend the fox--" the little prince said to me.
"My dear little man, this is no longer a matter that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fox!"
"Why not?"
"Because I am about to die of thirst..."
He did not follow my reasoning, and he answered me:
"It is a good thing to have had a friend, even if one is about to die. I, for instance, am very glad to have had a fox as a friend..."
"He has no way of guessing the danger," I said to myself. "He has never been either hungry or thirsty. A little sunshine is all he needs..."
But he looked at me steadily, and replied to my thought:
"I am thirsty, too. Let us look for a well..."
I made a gesture of weariness. It is absurd to look for a well, at random, in the immensity of the desert. But nevertheless we started walking.
When we had trudged along for several hours, in silence, the darkness fell, and the stars began to come out. Thirst had made me a little feverish, and I looked at them as if I were in a dream. The little prince's last words came reeling back into my memory:
"Then you are thirsty, too?" I demanded.
But he did not reply to my question. He merely said to me:
"Water may also be good for the heart..."
I did not understand this answer, but I said nothing. I knew very well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cross-examine him.
He was tired. He sat down. I sat down beside him. And, after a little silence, he spoke again:
"The stars are beautiful, because of a flower that cannot be seen."
I replied, "Yes, that is so." And,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more, I looked across the ridges of sand that were stretched out before us in the moonlight.
"The desert is beautiful," the little prince added.
And that was true. I have always loved the desert. One sits down on a desert sand dune, sees nothing, hears nothing. Yet through the silence something throbs, and gleams...
"What makes the desert beautiful," said the little prince, "is that somewhere it hides a well..."
I was astonished by a sudden understanding of that mysterious radiation of the sands. When I was a little boy I lived in an old house, and legend told us that a treasure was buried there. To be sure, no one had ever known how to find it; perhaps no one had ever even looked for it. But it cast an enchantment over that house. My home was hiding a secret in the depths of its heart...
"Yes,"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 house, the stars, the desert-- what gives them their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is invisible!"
"I am glad," he said, "that you agree with my fox."
As the little prince dropped off to sleep, I took him in my arms and set out walking once more. I felt deeply moved, and stirred. 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carrying a very fragile treasure. It seemed to me, even, tha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fragile on all Earth. In the moonlight I looked at his pale forehead, his closed eyes, his locks of hair that trembled in the wind, and I said to myself: "What I see here is nothing but a shell.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nvisible..."
As his lips opened slightly with the suspicious of a half-smile, I said to myself, again: "What moves me so deeply, about this little prince who is sleeping here, is his loyalty to a flower-- the image of a rose that shines through his whole being like the flame of a lamp, even when he is asleep..." And I felt him to be more fragile still. I felt the need of protecting him, as if he himself were a flame that might be extinguished by a little puff of wind...
And, as I walked on so, I found the well, at daybreak.
閱讀的美,在於閱讀後帶來的思考。當我們理解、反思之後,會把這份領悟添加在我們的人生履歷中。閱讀的美,在於親身經歷作者的布局,就像一出戲劇,演出了鋪陳、演出了高潮、演出了結果。閱讀也是欣賞,那種感受,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
正如小王子裡說的:
沙漠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某處藏著一口井。
"What makes the desert beautiful is that somewhere it hides a well."
(小王子第二十四章/The Little Prince: Chapter 24)
別總是以為事物都如外觀那樣,其實錯了,就算再糟糕的環境中,裡面也會有一座天堂的。
這裡面還有幾句。
對啊,我對小王子說,房屋、星辰、沙漠,讓她們美麗是因為有種看不見的東西。
"Yes,"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 house, the stars, the desert-- what gives them their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is invisible!"
我只看到表面,但是最重要的東西卻看不見。
What I see here is nothing but a shell.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nvisible
珍惜。這兩個是就這樣浮出我的腦子。
原來,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小王子作者) 用心、用筆、透過文字與我交換了這個概念。最後,他在最後一章,用明示的手法 (如果看不出來,那就是暗示啦) 告訴我答案。
眼是盲的,我們必須用心去看。
The eyes are blind. One must look with the heart.
這是一本好書,推薦大家細細品味。
原文是法文,但翻成英文後翻得真的很好。
如果想體會書中情境,還是建議找本英文來看。
閱讀小王子 (英文)。
按這裡http://classicalsays.blogspot.com/
閱讀小王子 (僅第二十四章):
Chapter 24
It was now the eighth day since I had had my accident in the desert, and I had listened to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as I was drinking the last drop of my water supply.
"Ah,"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se memories of yours are very charming; but I have not yet succeeded in repairing my plane; I have nothing more to drink; and I, too, should be very happy if I could walk at my leisure toward a spring of fresh water!"
"My friend the fox--" the little prince said to me.
"My dear little man, this is no longer a matter that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fox!"
"Why not?"
"Because I am about to die of thirst..."
He did not follow my reasoning, and he answered me:
"It is a good thing to have had a friend, even if one is about to die. I, for instance, am very glad to have had a fox as a friend..."
"He has no way of guessing the danger," I said to myself. "He has never been either hungry or thirsty. A little sunshine is all he needs..."
But he looked at me steadily, and replied to my thought:
"I am thirsty, too. Let us look for a well..."
I made a gesture of weariness. It is absurd to look for a well, at random, in the immensity of the desert. But nevertheless we started walking.
When we had trudged along for several hours, in silence, the darkness fell, and the stars began to come out. Thirst had made me a little feverish, and I looked at them as if I were in a dream. The little prince's last words came reeling back into my memory:
"Then you are thirsty, too?" I demanded.
But he did not reply to my question. He merely said to me:
"Water may also be good for the heart..."
I did not understand this answer, but I said nothing. I knew very well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cross-examine him.
He was tired. He sat down. I sat down beside him. And, after a little silence, he spoke again:
"The stars are beautiful, because of a flower that cannot be seen."
I replied, "Yes, that is so." And,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more, I looked across the ridges of sand that were stretched out before us in the moonlight.
"The desert is beautiful," the little prince added.
And that was true. I have always loved the desert. One sits down on a desert sand dune, sees nothing, hears nothing. Yet through the silence something throbs, and gleams...
"What makes the desert beautiful," said the little prince, "is that somewhere it hides a well..."
I was astonished by a sudden understanding of that mysterious radiation of the sands. When I was a little boy I lived in an old house, and legend told us that a treasure was buried there. To be sure, no one had ever known how to find it; perhaps no one had ever even looked for it. But it cast an enchantment over that house. My home was hiding a secret in the depths of its heart...
"Yes,"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 house, the stars, the desert-- what gives them their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is invisible!"
"I am glad," he said, "that you agree with my fox."
As the little prince dropped off to sleep, I took him in my arms and set out walking once more. I felt deeply moved, and stirred. 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carrying a very fragile treasure. It seemed to me, even, tha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fragile on all Earth. In the moonlight I looked at his pale forehead, his closed eyes, his locks of hair that trembled in the wind, and I said to myself: "What I see here is nothing but a shell.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nvisible..."
As his lips opened slightly with the suspicious of a half-smile, I said to myself, again: "What moves me so deeply, about this little prince who is sleeping here, is his loyalty to a flower-- the image of a rose that shines through his whole being like the flame of a lamp, even when he is asleep..." And I felt him to be more fragile still. I felt the need of protecting him, as if he himself were a flame that might be extinguished by a little puff of wind...
And, as I walked on so, I found the well, at daybreak.
20 11月, 2011
22 10月, 2011
如何替賣筆的搞行銷 (真實案例)
筆好不好賣?用故事怎麼包裝?有些公司故事早就用完了,怎麼創造新故事?
這是一個好的案例,教各位一次完成三件事:
細節如下:
德國知名的筆商 Faber Castell (http://www.faber-castell.com/),為了推銷新產品,邀請新加坡設計師 Chan Hwee Chong 使用他們家的原子筆,用以螺旋狀、一筆劃不停止的方式,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一些大師作品。
Chan Hwee Chong 沒有打草圖,當然身邊也看不出任何 "小抄",總之,他就是畫出來了。
技巧固然是一個賣點,筆的能力也被突顯出來。這種可粗、可細的墨水筆,正是在下最愛的 "繪圖筆"。看到這張圖,大家或許會懷疑,有什麼了不起,假的吧?
於是,影片版本也有。這可騙不了人了。
他畫有三幅蒙娜麗莎的微笑、梵谷自畫像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如果硬是要說缺點,那就是海報下面的筆的 LOGO,實在太小啦。
這是一個好的案例,教各位一次完成三件事:
- 打知名度
- 顯示產品優勢
- 創造故事
細節如下:
德國知名的筆商 Faber Castell (http://www.faber-castell.com/),為了推銷新產品,邀請新加坡設計師 Chan Hwee Chong 使用他們家的原子筆,用以螺旋狀、一筆劃不停止的方式,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一些大師作品。
Chan Hwee Chong 沒有打草圖,當然身邊也看不出任何 "小抄",總之,他就是畫出來了。
技巧固然是一個賣點,筆的能力也被突顯出來。這種可粗、可細的墨水筆,正是在下最愛的 "繪圖筆"。看到這張圖,大家或許會懷疑,有什麼了不起,假的吧?
於是,影片版本也有。這可騙不了人了。
他畫有三幅蒙娜麗莎的微笑、梵谷自畫像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如果硬是要說缺點,那就是海報下面的筆的 LOGO,實在太小啦。
12 10月, 2011
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新東西,而是需要新包裝
說穿了,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新東西,而是需要新包裝。
越前 (今日福井縣) 有一個特產,叫做 "竹人形",翻譯過來,應該是竹子娃娃。
在昭和二十七年,幾位老師用當地孟宗竹開始創作,將竹子製作成各種製品與娃娃。
昭和三十年,參展一展成名,成為各界矚目焦點。
這些竹子娃娃,精雕細琢,造型精美。如果你靠近看,一定會大呼太精緻了。
你說他是新東西嗎?不是,老古董啦。你說他是新東西嗎?也是,不同時代有不同新的玩法、包裝、呈現方式。
公式
文化創意產業是 文化 + 創意 + 產業
以竹人形為例,這裡的文化是:
雕刻技藝(工法DNA)、日本造型(深層文化DNA)以及當地的材料、環境
創意是:
製作成的物件、工藝品
產業是:
購買力、典藏價值、觀光、銷售、就業機會
簡單的說,在既有文化上,找到創意,而且做大、獲利,才是門生意。
這裡為什麼舉這個例子?當然是有感而發囉。
最近很多人來信問,可不可以去分享文創機會、文創作法等等。
但是總覺得,問題是在源頭,如果上端政策可以改一點,下端將會產生劇變!!
如果上端不改,僅靠下端自己改,這不是不行,卻是極其辛苦啊!
我們該怎麼改呢?據自己的淺見:(至少有這些要改,細節就不多說了)
第一、文創產業需要機會
請留意上述簡短的竹人形故事,他們是因為展會才開始發跡的。台灣應當多舉辦展覽,但是規模大並不是最重要的,比拼家數、人次其實不太重要。
重點是有什麼是可以看的、有沒有精彩的、有沒有內涵、有沒有工藝水平?展完之後,是不是有利於產業發展,產業可以高興著以創意換取報酬。
但是,台灣多數展覽是 "創意" 取勝,卻往往少了文化細節;或是以上皆有,但缺一些要件,勾不起購買力(CP值低),或是不實用(好看沒用處),因此不足以成為產業。
這跟某些展會過度偏重科技與新潮流有關。
文創其實幾乎無所不包,能賣的老東西,只要再包裝,比花時間想新的要來得快。
因為,多數老東西本來就是能賣的項目,只是賣相不好。
其次,我們有沒有一些像樣的獎,來推動文創呢?似乎也不夠。請看竹人形的受賞表:
|
如果,台灣每年也推一些獎,是不是就可以一方面鼓勵,一方面幫文創業者推銷了呢?
這樣消費者進去一家店,看到 獲XXXX獎 或是 XXXXX單位推薦,就像牛肉麵節一樣,
是不是能夠發揮政府的功能呢?
(這裡說的獎,是一種行銷方式,不是頒了就算。牛肉麵節是一種好的參考方向)
第二、文創產業需要人才
說到人才,就要問這是什麼樣的人才,這種人才,要怎麼培養。
按照目前教育部的方針,已故的 Steve Jobs 恐怕很難去大學教書,因為他大學並沒畢業。
事實上,他連大一都沒念完。
政府應有條件的推出技藝認證,讓老師傅可以用 "同等學歷" 去任教、去分享。
另外,要教什麼?
創意是很難教的東西,靠創意賺錢更難。
如果政府針對師資舉辦研習活動,讓老們、業界互相交換心得,可能是一個解法。
總之,創意不能躲在象牙塔裡製造。
不然教出來的學生,是完全沒有戰鬥力的。
老師在哪裡?
南部學校,師資極缺。如果寒暑假,能夠安排讓教文創的老師們南北學習,
或是補貼北部老師到中南部教書,或許也是一個解法。
試問,台北一位兼職文創講師要如何到高雄去教?
一小時五百多元,教四小時都不夠高鐵車資哩。更何況,五百多元...... 時間成本....
(因此講師這職業肯定不是文創好生意)
可想而知,這些去教的老師,是抱持著多大的熱情與志工的心態啊!(感動)
第三、文創產業需要遠見
文創不是今年辦了,明年就會成功。
關於文創,政府有沒有十年計畫?
不過,先要有毅力能十年不斷推動、不斷反思、不斷成長的相關部門吧。呵呵~~
這到底是哪個部門該想這些的啊....
請加快腳步吧!我們常說,台灣有軟實力。
請別忘了,軟實力是要磨、要練的,軟實力放久了,就沒實力啦。
結論:我看,我們還是從下端慢慢努力吧。上端的,請加油。共勉之!
網站請參考:
http://www.takeningyo.com/index2.html
名 称 | 越前竹人形協同組合 「越前竹人形の里」 | ||||||||||||||||||||||
住 所 | 〒910-0331 福井県坂井市丸岡町上久米田 | ||||||||||||||||||||||
T E L | 0776-66-5666 | ||||||||||||||||||||||
F A X | 0776-66-4828 | ||||||||||||||||||||||
U R L | http://www.takeningyo.com | ||||||||||||||||||||||
営業時間 | 9:00~16:30 | ||||||||||||||||||||||
休 館 日 | 12月26日~12月31日迄のみ | ||||||||||||||||||||||
工房見学料(創作竹人形館を含む)※カード決済はできません。 | |||||||||||||||||||||||
○一般 300円 ○小・中学生 150円 ○身体障害者の方は無料です。 | |||||||||||||||||||||||
施設のご案内 | |||||||||||||||||||||||
敷地面積 18,600㎡ 建物床面積 3,100㎡ 駐車場 大型バス80台収容 本館1階 展示即売コーナー、軽食コーナー 本館2階 大食堂椅子席550席、和室60畳 別棟 竹人形工房、創作竹人形館、竹細工実習教室(要予約) | |||||||||||||||||||||||
当里から主要観光地への所要時間(お車で) | |||||||||||||||||||||||
|
04 10月, 2011
Nikon 微小世界影展:妳不可以錯過得好展覽!
多說無益,各位還是連線去看吧!
Nikon Small World 2011 competition winners: photographs through the microscope
網址 http://www.telegraph.co.uk/science/picture-galleries/8806157/Nikon-Small-World-2011-competition-winners-photographs-through-the-microscope.html
或按 這裡 另開視窗。
1st Place: Dr. Igor Siwanowicz,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Neurobiology, Martinsried, Germany. Portrait of a Chrysopa sp. (green lacewing) larva (20x), Confocal
http://i.telegraph.co.uk/multimedia/archive/02017/1---Igor-S_2017416i.jpg
4th Place: Dr. Robin Young,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Intrinsic fluorescence in Lepidozia reptans (liverwort) (20X), Live mount, Confocal microscopy
http://i.telegraph.co.uk/multimedia/archive/02017/4---Robin-Young_2017444i.jpg
27 9月, 2011
博物館搞文創的好案例:Mütter Museum
(有言在先請注意,部分連結不適合膽小、剛吃過飯、胃痛、怕屍體者進入)
這是一個博物館網站,Mütter Museum 專門收藏些怪東西。有多怪?畸形人的肢體、殘骸,還有很多人體部位,奇怪的土著頭顱等等。重點是,首頁有很多博物館自製影片,怎麼說呢?想搞文創,我強烈建議來看一看吧。
我找一個比較不血腥的影片放在這裡,說實在,裡面也沒有很血腥的,只是看到那些人類遺骸,有人會不舒服吧。各位可以見到,用輕鬆與實作的方式介紹,真得是很容易懂啊!
這種介紹方式,拉近了 "展覽物" 與 "參觀者" 的距離。一般博物館,也是靜態展覽,要不然就是模糊的、老舊的照片、影帶,遠不如這裡看得清楚、仔細。
我們的博物館網站都很正式,不苟言笑的,沒這麼風趣的對白。
如果博物館能每週拍一部,肯定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也容易招攬更多人進館一窺究竟。對於目前正在進行博物館文創計畫的夥伴們,千萬參考一下。
各位可以再看一部:
哇!! 各位發現沒,裡面很多跟血有關的字眼,沒辦法,是醫學博物館嘛。我對 "血" 這個字很敏感,不過對這網站來說,這應該是常用字之一。
這個怪不拉機的博物館,到底在哪?為何要成立呢?
原來啊,這博物館在費城,當然也跟醫學研究有點關係。
如果你無法前往,可以看一下虛擬導覽。
博物館位於 Center City 區,收藏許多醫學相關的怪東西。基本開始是 Dr. Thomas Dent Mütter 在 1858 年所捐贈的收藏品。
The Mütter Museum is a medical museum located in the Center City area of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It contains a collection of medical oddities, anatomical and pathological specimens, wax models, and antique medical equipment. The museum is part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Philadelphia.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collection, donated by Dr. Thomas Dent Mütter in 1858, was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a fee one may personally view the museum.
如果各位還想知道更多,不妨上 Wiki Mütter Museum相關詞條 閱讀一下。
我就不剝奪各位學英文的機會了。
這是一個博物館網站,Mütter Museum 專門收藏些怪東西。有多怪?畸形人的肢體、殘骸,還有很多人體部位,奇怪的土著頭顱等等。重點是,首頁有很多博物館自製影片,怎麼說呢?想搞文創,我強烈建議來看一看吧。
我找一個比較不血腥的影片放在這裡,說實在,裡面也沒有很血腥的,只是看到那些人類遺骸,有人會不舒服吧。各位可以見到,用輕鬆與實作的方式介紹,真得是很容易懂啊!
這種介紹方式,拉近了 "展覽物" 與 "參觀者" 的距離。一般博物館,也是靜態展覽,要不然就是模糊的、老舊的照片、影帶,遠不如這裡看得清楚、仔細。
我們的博物館網站都很正式,不苟言笑的,沒這麼風趣的對白。
如果博物館能每週拍一部,肯定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也容易招攬更多人進館一窺究竟。對於目前正在進行博物館文創計畫的夥伴們,千萬參考一下。
各位可以再看一部:
哇!! 各位發現沒,裡面很多跟血有關的字眼,沒辦法,是醫學博物館嘛。我對 "血" 這個字很敏感,不過對這網站來說,這應該是常用字之一。
這個怪不拉機的博物館,到底在哪?為何要成立呢?
原來啊,這博物館在費城,當然也跟醫學研究有點關係。
如果你無法前往,可以看一下虛擬導覽。
博物館位於 Center City 區,收藏許多醫學相關的怪東西。基本開始是 Dr. Thomas Dent Mütter 在 1858 年所捐贈的收藏品。
The Mütter Museum is a medical museum located in the Center City area of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It contains a collection of medical oddities, anatomical and pathological specimens, wax models, and antique medical equipment. The museum is part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Philadelphia.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collection, donated by Dr. Thomas Dent Mütter in 1858, was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a fee one may personally view the museum.
如果各位還想知道更多,不妨上 Wiki Mütter Museum相關詞條 閱讀一下。
我就不剝奪各位學英文的機會了。
18 9月, 2011
到底,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呢?
日本陽明學派的大師安岡正篤說,我們該以「知識、見識、膽識」三個階段,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性,否則任何努力都將是白廢。沒知識,就沒見識。但是從知識到見識,並不是靠知識的累積,而是靠思維的進步、眼界的開啟。前兩個項目已經夠難了,要升級到膽識,那更非一般人所為。
照安岡正篤這樣說,活著還真辛苦。一輩子追求知識,落後就會失落、哀傷。擔心自己眼界不夠,怕人家瞧不起。勇氣若總是不足,覺得自己矮人一截,說話氣勢都短了。如果本身才華平庸、體力天生就是不如人,那要拿什麼跟競爭者比?既然活著這麼辛苦,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呢?
其實,知識的完滿,並非人生之必要。我們聽過的一堆感人的故事,其中主人翁多來自於辛勞的社會中層份子,非常投入在樂輸捐款與參與志工,他們、她們學歷未必高到哪裡。
見識又如何?看得遠、看得透,就能更有意義,就能證明我們活過嗎?我寧願用另外一位長者說的:人偉大,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而是他做了什麼。見識跟 "行動" 比起來,又遜色許多。
那膽識呢?這點倒很重要。但我認為,膽識亦可解讀為勇氣。只要我們有面對戰鬥的勇氣、面對挑戰的勇氣、面對解決的勇氣、面對改錯的勇氣等等。不需要有多高、多強的膽識,也可以游刃有餘。
既然活著不必這麼辛苦,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呢?
我們能多出時間助人、能關心別人。我們能把心思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品格,我們能夠思考怎麼做,才能讓社會更和諧。面對挫折,我們知道那是一時的苦難,而願不願意克服,只是一念之間。面對挑戰,我們知道那是一種試煉,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念,姑且一試又何妨?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呢?
因為要做更好的自己,因為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與有品質的人。
但是人會有煩惱,人會有挫折,人會有被傷害的時候,甚至於,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有些極端份子,還想陪上自己家人、小孩的性命。
給各位最好的建議:
人生要有夢想。大夢想,小夢想,設定一個夢想,活起來最踏實!如果你沒有夢想,恭喜你!你是萬中選一的無欲無求大菩薩。你的天職,說不定是來世界幫助其他人實現她們的夢想!如果找不到地方來實現,來信給我,我有很多能出錢出力的地方讓你去發揮!
人生要有方向。方向跟夢想有一點不太一樣,夢想像是站牌,而方向像是指北針不斷瞄準的地方。你想要奉獻、你想要務農、你想當空姐、你想當運動員、你想要當個好父親、想要當個愛心媽媽。沒錯,人生總會有些方向的。如果找不著北了,沒問題,我的信箱在這裡,我可以免費寄給你一個心靈指北針。找方向靠的不是閉關,你需要的是多走走、看看,答案通常是在生活的過程中。
人生要有感恩之心。是的,人要對所有事感恩。我常在吃飯時感嘆,這些米、魚、肉可都是辛苦打撈、種植來的。我們的服裝、開的汽車,得之於人者太多,施之於人者鮮少。當我們不斷心存感激時,自然會想要回報。我常教學生,試著在便利商店捐獻箱前以助人之心投入十元,或是以任何方式奉獻,或是對路人報以微笑等等。真的,能夠給予別人的人,就是擁有最大幸福的人。
人生要有免費付出與公益的心。施比受有福,這話一點都不假。請思考一下,你的墓誌銘上要寫什麼?一個愛心的天使長眠於此?一個吝嗇的老人死在這裡?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看到親人的快樂、愛人的笑容、朋友的喜悅?告訴你,世界上最重要的事,都不是錢買得到的。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也都是免費的。我們要時時反思自己,莫被不重要的事給迷昏了頭。
一般人當然可以不必想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但是身為讀書人,尤其是有能力閱讀到這一篇的人,我必須多說一句。
宋朝大師張載說過,讀書人的責任,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既然我們是讀書人,是知識份子,請把心胸打開一點。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爭奪,而是為了活得更有品質。我們活著,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如何能增加更多人的幸福。
這些,就是我們讀書人、知識份子活著的原因。
謹將這篇文章,與我的朋友分享,也獻給今年辭世的兩位年輕朋友。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該走的路,但是多想一分鐘,世界會更不一樣。
照安岡正篤這樣說,活著還真辛苦。一輩子追求知識,落後就會失落、哀傷。擔心自己眼界不夠,怕人家瞧不起。勇氣若總是不足,覺得自己矮人一截,說話氣勢都短了。如果本身才華平庸、體力天生就是不如人,那要拿什麼跟競爭者比?既然活著這麼辛苦,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呢?
其實,知識的完滿,並非人生之必要。我們聽過的一堆感人的故事,其中主人翁多來自於辛勞的社會中層份子,非常投入在樂輸捐款與參與志工,他們、她們學歷未必高到哪裡。
見識又如何?看得遠、看得透,就能更有意義,就能證明我們活過嗎?我寧願用另外一位長者說的:人偉大,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而是他做了什麼。見識跟 "行動" 比起來,又遜色許多。
那膽識呢?這點倒很重要。但我認為,膽識亦可解讀為勇氣。只要我們有面對戰鬥的勇氣、面對挑戰的勇氣、面對解決的勇氣、面對改錯的勇氣等等。不需要有多高、多強的膽識,也可以游刃有餘。
既然活著不必這麼辛苦,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呢?
我們追求的,並不是活著而已,而是追求生命的價值。我們不是求生存,而是在生命的過程中,體會與認識我們的世界。
我們能多出時間助人、能關心別人。我們能把心思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品格,我們能夠思考怎麼做,才能讓社會更和諧。面對挫折,我們知道那是一時的苦難,而願不願意克服,只是一念之間。面對挑戰,我們知道那是一種試煉,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念,姑且一試又何妨?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呢?
因為要做更好的自己,因為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與有品質的人。
但是人會有煩惱,人會有挫折,人會有被傷害的時候,甚至於,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有些極端份子,還想陪上自己家人、小孩的性命。
給各位最好的建議:
人生要有夢想。大夢想,小夢想,設定一個夢想,活起來最踏實!如果你沒有夢想,恭喜你!你是萬中選一的無欲無求大菩薩。你的天職,說不定是來世界幫助其他人實現她們的夢想!如果找不到地方來實現,來信給我,我有很多能出錢出力的地方讓你去發揮!
人生要有方向。方向跟夢想有一點不太一樣,夢想像是站牌,而方向像是指北針不斷瞄準的地方。你想要奉獻、你想要務農、你想當空姐、你想當運動員、你想要當個好父親、想要當個愛心媽媽。沒錯,人生總會有些方向的。如果找不著北了,沒問題,我的信箱在這裡,我可以免費寄給你一個心靈指北針。找方向靠的不是閉關,你需要的是多走走、看看,答案通常是在生活的過程中。
人生要有感恩之心。是的,人要對所有事感恩。我常在吃飯時感嘆,這些米、魚、肉可都是辛苦打撈、種植來的。我們的服裝、開的汽車,得之於人者太多,施之於人者鮮少。當我們不斷心存感激時,自然會想要回報。我常教學生,試著在便利商店捐獻箱前以助人之心投入十元,或是以任何方式奉獻,或是對路人報以微笑等等。真的,能夠給予別人的人,就是擁有最大幸福的人。
人生要有免費付出與公益的心。施比受有福,這話一點都不假。請思考一下,你的墓誌銘上要寫什麼?一個愛心的天使長眠於此?一個吝嗇的老人死在這裡?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看到親人的快樂、愛人的笑容、朋友的喜悅?告訴你,世界上最重要的事,都不是錢買得到的。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也都是免費的。我們要時時反思自己,莫被不重要的事給迷昏了頭。
一般人當然可以不必想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但是身為讀書人,尤其是有能力閱讀到這一篇的人,我必須多說一句。
宋朝大師張載說過,讀書人的責任,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既然我們是讀書人,是知識份子,請把心胸打開一點。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爭奪,而是為了活得更有品質。我們活著,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如何能增加更多人的幸福。
這些,就是我們讀書人、知識份子活著的原因。
謹將這篇文章,與我的朋友分享,也獻給今年辭世的兩位年輕朋友。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該走的路,但是多想一分鐘,世界會更不一樣。
分類標籤:
公益
24 8月, 2011
為什麼台灣人生得少?
台灣人為什麼生得少?少子化為何這麼嚴重?學校入學人口不斷下降,聽說幾年後很多大學要關門?別說太遠,今年很多小學都招不滿學生,開始要借人頭了。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獎勵真的有用嗎?另外,生育率低對國家是好事一樁,還是壞事一件呢?
最近聽朋友討論這個問題,所以開始找一些資料,並將這些資料整理出來,試圖從中窺得真正原因。初步來看,許多政府政策並未對症下藥,甚至於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過身為中華民國的公民,亂醫並非一日如此,我想大夥大抵也習慣了。(進入正題之前,再提醒一句:個人見解,不喜勿入。若要評論,請就事論事。) 這裡就可能的原因,做重點式的描述:
結婚年齡提高,生小孩年齡拉長
沒錯,台灣的初婚年齡 (第一次結婚,大多數人都結一次) 不斷提升,已經從 1997 年的 26.3 歲提升到 2011 年將近 29 歲。這樣的結果,期間的空檔讓生育年齡也隨之拉長,因此造成晚婚自然會晚生的現象。也就是說,原本一位女性26.3左右就該生了,卻延遲到29歲的意思,等於是生育週期拉長很多。
另外,晚婚會導致生育率下降。一是生不出來,一是不想生。總之,晚婚會讓出生率降低。這種問題的背後,是為什麼晚婚,而不是獎勵生育。如果有辦法讓大家不晚婚,生育率自然會提升。我以前做過老鼠試驗,年輕老鼠生育率高 (真是廢話) ,年輕人結婚生小孩的機率也會提高。年紀大生小孩的風險很大,政府應投入更多關於醫院的設施改進、相關高齡產婦研究、高齡生育的小孩疾病問題以及高齡產婦面對的小孩照顧問題。
不婚人口增加
不婚代表三種意義:不想婚、結婚不生、跟無法生的人在一起過日子 (同性婚姻)。為什麼不想婚,女性自主意識抬頭 (不想太早變成黃臉婆),女性工作職位逐漸增高 (你老婆是經理,你才不過是理專),女性支配權增大 (類似我的野蠻女友,女生說話愈來愈大聲),女性變美了 (醫學進步、辣妹增加,讓女生籌碼變多) 都是原因。不過,我們能再搞一次愚民化嗎?教育她們女子無才便是德嗎?切!不太可能。
結婚不生的理由就更多了,我們看那些生小孩的父母,被折騰的樣子就知道。我有一個朋友,他把一隻小狗當小孩。他說,光是學費我就不知道省了多少,而且小狗不會跟我頂嘴,又不抽菸,更不會交壞朋友,連墮胎都很方便。雖然是謬論、歪理,但是也很有道理。
同性戀沒什麼不好,但無法產生下一代。在台灣,有非常少數的同性戀會去借精生小孩,或是認養,不過並不像國外電視演的,那比例非常的低。
不就業的機會成本提高
女性畢業幾乎都有工作,結婚之後若放棄工作,就等於放棄物質享受,這種狀態就是機會成本提高。若又要雙薪,又要生小孩,你可以打聽一下保母費用,保證你會吐一吐舌頭說還不如算了。因此,潛意識來說,人會阻止自己破壞這種美好的平衡,進而晚生或是不生。
台北市托育酬勞行情表 (保母費用)
http://100s.hypermart.net/sal.html
上述行情不包括副食費與年節獎金。通常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可以開始食用奶粉以外的食品,一般奶粉由家長提供給保母,如副食品家長不自行提供就得貼補現金請保母準備,行情是日間托一千元、全日托二千元, 至於獎金,全年至少要有年終獎金加發一個月薪水。
有偶人數降低
白話說,結婚的比例下降了。1994年,共有十七萬人結婚。到了2007年,只剩下十三萬五千人結婚。你說好男人不見了、好女人消失了,或是大家不想太快結婚都可以。總之,自由人口不斷變多,中央差距一昇華就是數十萬人沒在貢獻增產報國行列。
這背後的問題是什麼?男性、女性想結婚的,就找外籍配偶。根據傳聞,台灣小孩都是外國配偶在生嗎?據統計,2001年,外籍配偶生小孩占全年小孩的 10.7% (天啊,10個小孩一個是混血!) 。到2009年為止,這比例仍是 10.2% 左右,未見增高。原因是面試難度高,導致外籍新娘數量減緩。
背後的大哉問,為什麼有偶的人數不多?所以重點是要鼓勵有偶?請各位研究近五年媒體,片中關於結婚,結婚又有好下場的,請問有多少部?鼓勵白頭偕老的新聞多?還是毒害、兇殺、外遇、小三、情殺的多?社會集體氛圍就不鼓勵結婚,那又如何提升有偶人數呢?
另外,男女的性比例失調也是一個問題。不只是台灣,大陸更嚴重。近十年來男女出生比率比例嚴重失調,1996 年性比例 108.6 (男比女,男多女少),至 2006 年的性比例 110,代表有8.6到10%的男生將來會娶不到老婆,最後也只好去娶外籍新娘。很可惜,討一個外籍新娘並不便宜、審查又嚴格、風土又怪異 (至少跟我們不一樣) 。所以,有偶人數還是無法提升。
生育的優點低於缺點,環境不適合生育者
生小孩有什麼好處?如果答案是 "有補助" 的,你一定沒生過小孩。小孩出生吃奶要錢、尿布要錢、幼兒園要錢、安親班要錢、生病要錢、才藝班要錢。我的可愛鄰居將小孩送往台中山區某知名寄宿學校,隨便就要繳五位數。另一位朋友的小孩經常在補習,圍棋、珠算、游泳、土風舞、跆拳道、英語會話,我真為她的國小三年級生涯感到過分的多采多姿!
對城市小孩來說,大部分的環境也很不適合小孩生長。小孩沒有放養的場地,或許有,但你害怕被綁架、勒索、人口販賣、器官走私、詐騙,所以只能放小孩在家 (或者,你希望她跟肯德基、麥當勞、便利商店一起長大?)。到處都是怪叔叔、惡阿姨,交通變差終於將馬路變成虎口。放假時,郊外不巧到處都是人 (因為大家都想同一件事,出們放鬆),再遠一點又都是品質不好的遊樂設施,出國又因為賺得不多、沒休假而作罷....... 試問一下,理智的人會怎麼做決定?生還是不生?To be or not to be?
但生育仍有優點。有小孩確實能體驗到不同的生命價值,有小孩能讓人成長,有小孩能體會身為父母的苦心,有小孩能創造家庭新歡樂。但是現在社會還跟你講價值嗎?
政府鼓勵生育的用意是什麼?
台灣土地有限、資源貧瘠,人口過度增加只不過增加國家負擔。如果政府覺得因此稅收不夠、老化嚴重,麻煩一下,好好用錢比較重要,早就該通盤檢討預算問題。多少錢做多少事,什麼樣的 "國家階段" 就該擬什麼樣的預算。
像是日本,有計畫的設計與規劃讓女性生育又不會影響工作的政策,慢慢鼓勵女性 "正常生子"。這樣一來,家庭收支可以維持,也能建造有小孩的家庭生活。同時,這樣的結構,也能應付未來老人化社會。
政府應當投入的,不僅是鼓勵生育,更要開始進行老年化社會建造。緩坡道公共建設、低底盤公車、無障礙人行道 (想想現在的騎樓,真是有夠恐怖的。我可不想以後杵著拐杖罵人啊) 這些現在不投入規劃、興建,到時候一次哪裡徵建得完?
政府鼓勵生育的結果是什麼?
根據統計,這十幾年來只要是結婚的人,她們的平均生育率並沒有變化,叫她們多生是沒用的。真正的問題是,結婚的人太少了 (婚生子女因此不足)。不過,現在的政策,鼓勵結婚的少,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目前,不斷斯吼鼓勵生產的結果,其實是在鼓勵已經結婚婦女 "再生"。鼓勵的方式很老套:多生就給更多錢 (又不給太多)。
不過,這對缺錢的一族誘因極大;但對收入不錯的一族,誘因小、 "性趣" 就更缺缺了。因為事實上,生小孩的問題不是 "生",而是 "養" 啊 (生頂多耗時十個月,養可是要一輩子!)。這樣亂鼓勵之下衍生的社會問題是,為了求現,低收入戶生了很多,卻更沒有辦法提供好的教育,變相鼓勵讓數據變好看了,卻拉低了國力。
生育率低是一件事,背後錯綜複雜的問題,政府長官們有仔細好好想過嗎?
最近聽朋友討論這個問題,所以開始找一些資料,並將這些資料整理出來,試圖從中窺得真正原因。初步來看,許多政府政策並未對症下藥,甚至於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過身為中華民國的公民,亂醫並非一日如此,我想大夥大抵也習慣了。(進入正題之前,再提醒一句:個人見解,不喜勿入。若要評論,請就事論事。) 這裡就可能的原因,做重點式的描述:
結婚年齡提高,生小孩年齡拉長
沒錯,台灣的初婚年齡 (第一次結婚,大多數人都結一次) 不斷提升,已經從 1997 年的 26.3 歲提升到 2011 年將近 29 歲。這樣的結果,期間的空檔讓生育年齡也隨之拉長,因此造成晚婚自然會晚生的現象。也就是說,原本一位女性26.3左右就該生了,卻延遲到29歲的意思,等於是生育週期拉長很多。
另外,晚婚會導致生育率下降。一是生不出來,一是不想生。總之,晚婚會讓出生率降低。這種問題的背後,是為什麼晚婚,而不是獎勵生育。如果有辦法讓大家不晚婚,生育率自然會提升。我以前做過老鼠試驗,年輕老鼠生育率高 (真是廢話) ,年輕人結婚生小孩的機率也會提高。年紀大生小孩的風險很大,政府應投入更多關於醫院的設施改進、相關高齡產婦研究、高齡生育的小孩疾病問題以及高齡產婦面對的小孩照顧問題。
不婚人口增加
不婚代表三種意義:不想婚、結婚不生、跟無法生的人在一起過日子 (同性婚姻)。為什麼不想婚,女性自主意識抬頭 (不想太早變成黃臉婆),女性工作職位逐漸增高 (你老婆是經理,你才不過是理專),女性支配權增大 (類似我的野蠻女友,女生說話愈來愈大聲),女性變美了 (醫學進步、辣妹增加,讓女生籌碼變多) 都是原因。不過,我們能再搞一次愚民化嗎?教育她們女子無才便是德嗎?切!不太可能。
結婚不生的理由就更多了,我們看那些生小孩的父母,被折騰的樣子就知道。我有一個朋友,他把一隻小狗當小孩。他說,光是學費我就不知道省了多少,而且小狗不會跟我頂嘴,又不抽菸,更不會交壞朋友,連墮胎都很方便。雖然是謬論、歪理,但是也很有道理。
同性戀沒什麼不好,但無法產生下一代。在台灣,有非常少數的同性戀會去借精生小孩,或是認養,不過並不像國外電視演的,那比例非常的低。
不就業的機會成本提高
女性畢業幾乎都有工作,結婚之後若放棄工作,就等於放棄物質享受,這種狀態就是機會成本提高。若又要雙薪,又要生小孩,你可以打聽一下保母費用,保證你會吐一吐舌頭說還不如算了。因此,潛意識來說,人會阻止自己破壞這種美好的平衡,進而晚生或是不生。
台北市托育酬勞行情表 (保母費用)
型態 | 計算方式 | 行情 | 備註 |
---|---|---|---|
全日托(24小時) | 以月計 | 2萬 - 2.7萬 | -- |
日托(7-12小時) | 以月計 | 1.5萬 - 2萬 | -- |
半日托(3-6小時) | 以月計 | 7千 - 1.5萬 | -- |
臨托(暫時托) | 以小時計 | 100元 - 250元 | -- |
http://100s.hypermart.net/sal.html
上述行情不包括副食費與年節獎金。通常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可以開始食用奶粉以外的食品,一般奶粉由家長提供給保母,如副食品家長不自行提供就得貼補現金請保母準備,行情是日間托一千元、全日托二千元, 至於獎金,全年至少要有年終獎金加發一個月薪水。
有偶人數降低
白話說,結婚的比例下降了。1994年,共有十七萬人結婚。到了2007年,只剩下十三萬五千人結婚。你說好男人不見了、好女人消失了,或是大家不想太快結婚都可以。總之,自由人口不斷變多,中央差距一昇華就是數十萬人沒在貢獻增產報國行列。
這背後的問題是什麼?男性、女性想結婚的,就找外籍配偶。根據傳聞,台灣小孩都是外國配偶在生嗎?據統計,2001年,外籍配偶生小孩占全年小孩的 10.7% (天啊,10個小孩一個是混血!) 。到2009年為止,這比例仍是 10.2% 左右,未見增高。原因是面試難度高,導致外籍新娘數量減緩。
背後的大哉問,為什麼有偶的人數不多?所以重點是要鼓勵有偶?請各位研究近五年媒體,片中關於結婚,結婚又有好下場的,請問有多少部?鼓勵白頭偕老的新聞多?還是毒害、兇殺、外遇、小三、情殺的多?社會集體氛圍就不鼓勵結婚,那又如何提升有偶人數呢?
另外,男女的性比例失調也是一個問題。不只是台灣,大陸更嚴重。近十年來男女出生比率比例嚴重失調,1996 年性比例 108.6 (男比女,男多女少),至 2006 年的性比例 110,代表有8.6到10%的男生將來會娶不到老婆,最後也只好去娶外籍新娘。很可惜,討一個外籍新娘並不便宜、審查又嚴格、風土又怪異 (至少跟我們不一樣) 。所以,有偶人數還是無法提升。
生育的優點低於缺點,環境不適合生育者
生小孩有什麼好處?如果答案是 "有補助" 的,你一定沒生過小孩。小孩出生吃奶要錢、尿布要錢、幼兒園要錢、安親班要錢、生病要錢、才藝班要錢。我的可愛鄰居將小孩送往台中山區某知名寄宿學校,隨便就要繳五位數。另一位朋友的小孩經常在補習,圍棋、珠算、游泳、土風舞、跆拳道、英語會話,我真為她的國小三年級生涯感到過分的多采多姿!
對城市小孩來說,大部分的環境也很不適合小孩生長。小孩沒有放養的場地,或許有,但你害怕被綁架、勒索、人口販賣、器官走私、詐騙,所以只能放小孩在家 (或者,你希望她跟肯德基、麥當勞、便利商店一起長大?)。到處都是怪叔叔、惡阿姨,交通變差終於將馬路變成虎口。放假時,郊外不巧到處都是人 (因為大家都想同一件事,出們放鬆),再遠一點又都是品質不好的遊樂設施,出國又因為賺得不多、沒休假而作罷....... 試問一下,理智的人會怎麼做決定?生還是不生?To be or not to be?
但生育仍有優點。有小孩確實能體驗到不同的生命價值,有小孩能讓人成長,有小孩能體會身為父母的苦心,有小孩能創造家庭新歡樂。但是現在社會還跟你講價值嗎?
政府鼓勵生育的用意是什麼?
台灣土地有限、資源貧瘠,人口過度增加只不過增加國家負擔。如果政府覺得因此稅收不夠、老化嚴重,麻煩一下,好好用錢比較重要,早就該通盤檢討預算問題。多少錢做多少事,什麼樣的 "國家階段" 就該擬什麼樣的預算。
像是日本,有計畫的設計與規劃讓女性生育又不會影響工作的政策,慢慢鼓勵女性 "正常生子"。這樣一來,家庭收支可以維持,也能建造有小孩的家庭生活。同時,這樣的結構,也能應付未來老人化社會。
政府應當投入的,不僅是鼓勵生育,更要開始進行老年化社會建造。緩坡道公共建設、低底盤公車、無障礙人行道 (想想現在的騎樓,真是有夠恐怖的。我可不想以後杵著拐杖罵人啊) 這些現在不投入規劃、興建,到時候一次哪裡徵建得完?
政府鼓勵生育的結果是什麼?
根據統計,這十幾年來只要是結婚的人,她們的平均生育率並沒有變化,叫她們多生是沒用的。真正的問題是,結婚的人太少了 (婚生子女因此不足)。不過,現在的政策,鼓勵結婚的少,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目前,不斷斯吼鼓勵生產的結果,其實是在鼓勵已經結婚婦女 "再生"。鼓勵的方式很老套:多生就給更多錢 (又不給太多)。
不過,這對缺錢的一族誘因極大;但對收入不錯的一族,誘因小、 "性趣" 就更缺缺了。因為事實上,生小孩的問題不是 "生",而是 "養" 啊 (生頂多耗時十個月,養可是要一輩子!)。這樣亂鼓勵之下衍生的社會問題是,為了求現,低收入戶生了很多,卻更沒有辦法提供好的教育,變相鼓勵讓數據變好看了,卻拉低了國力。
生育率低是一件事,背後錯綜複雜的問題,政府長官們有仔細好好想過嗎?
分類標籤:
科學研究
09 8月, 2011
ZMOT (Zero Moment of Truth) 第一印象行銷、零距離行銷
猜猜看,消費者何時決定要買它?
很多時候,在賣場內,第一印象佔了極高的成分。
我稱之為賣相。
賣相好,容易賣出。賣相差,要靠口碑行銷來補強。
到底為什麼賣相好?這當然有得談了。
我們先看網路上的 ZMOT 吧!! 很有趣:
還想知道?這裡介紹很詳細,我就不多做解釋啦:
http://www.zeromomentoftruth.com/
很多時候,在賣場內,第一印象佔了極高的成分。
我稱之為賣相。
賣相好,容易賣出。賣相差,要靠口碑行銷來補強。
到底為什麼賣相好?這當然有得談了。
我們先看網路上的 ZMOT 吧!! 很有趣:
還想知道?這裡介紹很詳細,我就不多做解釋啦:
http://www.zeromomentoftruth.com/
12 7月, 2011
很棒的科學影片:蟑螂
這一篇文章,引起我四個注意:
一、內容很棒,編排的分量剛好,舉例恰如其份。
二、畫面流暢,用很多圖型去替代、表意、指示和襯托,簡單易懂。
三、配音很緊湊,很有節奏感,這創造了順暢觀賞動線,很棒!
四、滿足教育上的功能,讓人能徹底、深入了解蟑螂。尤其是蟑螂斷了頭,竟然能活40天,理由是.... 沒有嘴巴。太震撼了!
沒字幕的原影片在這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z05k6cPi3s
一、內容很棒,編排的分量剛好,舉例恰如其份。
二、畫面流暢,用很多圖型去替代、表意、指示和襯托,簡單易懂。
三、配音很緊湊,很有節奏感,這創造了順暢觀賞動線,很棒!
四、滿足教育上的功能,讓人能徹底、深入了解蟑螂。尤其是蟑螂斷了頭,竟然能活40天,理由是.... 沒有嘴巴。太震撼了!
沒字幕的原影片在這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z05k6cPi3s
分類標籤:
科學研究
06 6月, 2011
你學會圖像思考了嗎?
圖像思考是人類的天賦,從遠古時代就開始流行了。
一般來說,文字是以線型作為紀錄的方式,沒有相對關係,沒有前後次序,而且不容易一目了然。文字紀錄受限於講者的說話速度、寫者的手寫速度,經常寫完後筆記本自己都「看嚨毋」;而且文字撰寫難以掌握「具體的結構」,事後追蹤與回憶當時「案發經過」難度非常高。
圖像剛好顛倒,可以是發散的,卻也可以收斂,但絕對不是線型的。圖像記憶的效率比文字好,畫面比文字快速理解又能乘載更多訊息,透過圖像更容易表達一件事,之後回顧也很方便。
圖解效果也很驚人,而且在簡報、企劃、講演、表達時,適時的用畫面解釋一件事,比用說得快上數倍,描述也更加簡單明瞭。有道是,「有圖有真相」,圖解的妙用真的多多。
為了能發揮圖像思考的效果,我們可以借助工具。這裡介紹一套免費的工具,可以安裝在 Mac 或是 PC 上運作。更重要的,這套軟體可是免費的喔。
軟體名稱:XMind Downloads (Latest Version: 3.2.1)
Fill in the XMind Questionnaire, and Tell XMind team your feeling and requirements
軟體類型:freeware
(Pro版本需付費:一般人都用不到Pro版)
Please select the XMind download link for your specific operating system. Every package now contains seven language packs, English, German, French, Spanish, Japanese, Chinese(Simplified), and Chinese(Traditional). XMind will automatically choose language to fit your OS's settings. Changing your OS's language settings will change XMind too.
Every package makes both Xmind and XMind Pro available.
免費下載地點
http://www.xmind.net/downloads/
一般來說,文字是以線型作為紀錄的方式,沒有相對關係,沒有前後次序,而且不容易一目了然。文字紀錄受限於講者的說話速度、寫者的手寫速度,經常寫完後筆記本自己都「看嚨毋」;而且文字撰寫難以掌握「具體的結構」,事後追蹤與回憶當時「案發經過」難度非常高。
圖像剛好顛倒,可以是發散的,卻也可以收斂,但絕對不是線型的。圖像記憶的效率比文字好,畫面比文字快速理解又能乘載更多訊息,透過圖像更容易表達一件事,之後回顧也很方便。
圖解效果也很驚人,而且在簡報、企劃、講演、表達時,適時的用畫面解釋一件事,比用說得快上數倍,描述也更加簡單明瞭。有道是,「有圖有真相」,圖解的妙用真的多多。
為了能發揮圖像思考的效果,我們可以借助工具。這裡介紹一套免費的工具,可以安裝在 Mac 或是 PC 上運作。更重要的,這套軟體可是免費的喔。
軟體名稱:XMind Downloads (Latest Version: 3.2.1)
Fill in the XMind Questionnaire, and Tell XMind team your feeling and requirements
軟體類型:freeware
(Pro版本需付費:一般人都用不到Pro版)
Please select the XMind download link for your specific operating system. Every package now contains seven language packs, English, German, French, Spanish, Japanese, Chinese(Simplified), and Chinese(Traditional). XMind will automatically choose language to fit your OS's settings. Changing your OS's language settings will change XMind too.
Every package makes both Xmind and XMind Pro available.
免費下載地點
http://www.xmind.net/downloads/
分類標籤:
行銷,
CCI 文創產業,
EDU 教育與課程研究
04 6月, 2011
一場毒物添加劑戰爭之後,大家應該學到教訓
我一直懷疑,國家出了這樣的大事,快要被 加薪 的官員們在做什麼?積極研擬方案?重罰罪犯?清查食物健康?因為加的薪乃我納的稅,身為股東,多少可以關心一下吧? (附帶一提
大家可以看看加薪的理由)
我看到2011/6/4的新聞:范姜泰基(總統府發言人)說,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事件甫發生之際,府(總統府)內就已經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包括國安單位與外交部、衛生署、陸委會、新聞局和專家學者。(名單不能公開嗎?這是什麼黑箱?)
現在每天數則報導,不是誰摻了什麼,就是那家又加了什麼有毒物品。今天聽到某專家說,國家檢驗 GMP 是書面審查的,我查了一下,政府發證時還是會到場監督。只不過出了事,頂多是撤照,沒有罰則。中途抽驗、稽核,怎麼執行後續稽查?細節沒有說明。(檢驗程序)
周末到了,官員剪綵的、參加校慶的、出國考察的... 我們健康把關的人,也都去放大假了。我拿起廚房被我挖出含塑化劑的某金盞花錠,打去客服電話要退款。聽到的是:對不起,請上班時間再來電。(消音)!這就是負責嗎?我在服務業時,加班處理客訴不知道多少次,現在發生這種絕子絕孫的毒化事件 (報導說這些化學物會影響生育),竟然他們還敢休息?
回到最高當局的專案小組,他們每日進度是什麼?他們做了什麼?我對某些公務員主管怕事、推事、躲事的作風,實在很感冒。上行下效,反正最好風波快點過,這應該就是他們的心態吧?就算公務員真的想做事,頭上萬一有個推諉塞責的老闆,想做事還真不簡單。
現在,大家都怪那兩家廠商,但是製造商、購買原料者、消費者、政府單位難道沒責任?說務實一點的話,廠商現在最好風險管理方案,應該先別急著撇清,而是盡速制訂對自己有效的、安全的、有關卡的原料採購方針,修正食品現行製做與安檢流程。否則下一次新的毒化物被發現,你還是有機會受牽連的。
政府學到了嗎?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針對各種用品制訂高規格禁用標準與罰則,並且按照科技進步的快慢與先進程度,不斷更新這些標準。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可能使用到不同的化學原料,應當全面做出規範與標準,並且張貼網路對國人公布細節。若食品、物品產量超過多少噸時,必須主動送驗,並且接受不定期抽查。一但被查出違反規範,最重撤照、判刑,而且罪責不僅負責人受罰而以,相關製做參與人都該受罰。
廠商學到了嗎?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應當制訂嚴格標準,包括原料採買、製做、包裝等等。檢驗很重要,要驗含有的營養物是不是夠純,也要驗不該存在的是不是不小心跑進去了。比方說原料要送驗、成品要送驗,就像當初重覆使用炸煮油被揭發,現在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天天都貼上pH試紙。有把關,才能做好生意。
消費者學到了嗎?
現在大家要記得的,不是誰、哪家有毒,而是誰沒有摻毒。我們要獎勵這些好廠商,嚴格把關的廠商,是對自己產品的負責,也是高度重視信譽的表現。
現場沖泡很好喝,但別喝太甜的、合成的、太便宜的 (當然太貴的未必就好,這裡是要大家別貪小便宜。) 油炸的、化學的、還原的、色素的,盡量別碰。不然你省的是荷包,但是卻輸掉了健康!
這件事的好處
樂觀來看,壞的一面之下,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壞事不抖出來就算了,抖出來便能引發更多的關心與注意。希望這件事過後,我們產生了高規格的食品、物品製造規範。以後 MIT 的東西,能成為真正世界級的健康好東西!
所以,規則快點制訂吧!
大家可以看看加薪的理由)
我看到2011/6/4的新聞:范姜泰基(總統府發言人)說,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事件甫發生之際,府(總統府)內就已經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包括國安單位與外交部、衛生署、陸委會、新聞局和專家學者。(名單不能公開嗎?這是什麼黑箱?)
現在每天數則報導,不是誰摻了什麼,就是那家又加了什麼有毒物品。今天聽到某專家說,國家檢驗 GMP 是書面審查的,我查了一下,政府發證時還是會到場監督。只不過出了事,頂多是撤照,沒有罰則。中途抽驗、稽核,怎麼執行後續稽查?細節沒有說明。(檢驗程序)
周末到了,官員剪綵的、參加校慶的、出國考察的... 我們健康把關的人,也都去放大假了。我拿起廚房被我挖出含塑化劑的某金盞花錠,打去客服電話要退款。聽到的是:對不起,請上班時間再來電。(消音)!這就是負責嗎?我在服務業時,加班處理客訴不知道多少次,現在發生這種絕子絕孫的毒化事件 (報導說這些化學物會影響生育),竟然他們還敢休息?
回到最高當局的專案小組,他們每日進度是什麼?他們做了什麼?我對某些公務員主管怕事、推事、躲事的作風,實在很感冒。上行下效,反正最好風波快點過,這應該就是他們的心態吧?就算公務員真的想做事,頭上萬一有個推諉塞責的老闆,想做事還真不簡單。
現在,大家都怪那兩家廠商,但是製造商、購買原料者、消費者、政府單位難道沒責任?說務實一點的話,廠商現在最好風險管理方案,應該先別急著撇清,而是盡速制訂對自己有效的、安全的、有關卡的原料採購方針,修正食品現行製做與安檢流程。否則下一次新的毒化物被發現,你還是有機會受牽連的。
政府學到了嗎?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針對各種用品制訂高規格禁用標準與罰則,並且按照科技進步的快慢與先進程度,不斷更新這些標準。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可能使用到不同的化學原料,應當全面做出規範與標準,並且張貼網路對國人公布細節。若食品、物品產量超過多少噸時,必須主動送驗,並且接受不定期抽查。一但被查出違反規範,最重撤照、判刑,而且罪責不僅負責人受罰而以,相關製做參與人都該受罰。
廠商學到了嗎?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應當制訂嚴格標準,包括原料採買、製做、包裝等等。檢驗很重要,要驗含有的營養物是不是夠純,也要驗不該存在的是不是不小心跑進去了。比方說原料要送驗、成品要送驗,就像當初重覆使用炸煮油被揭發,現在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天天都貼上pH試紙。有把關,才能做好生意。
消費者學到了嗎?
現在大家要記得的,不是誰、哪家有毒,而是誰沒有摻毒。我們要獎勵這些好廠商,嚴格把關的廠商,是對自己產品的負責,也是高度重視信譽的表現。
現場沖泡很好喝,但別喝太甜的、合成的、太便宜的 (當然太貴的未必就好,這裡是要大家別貪小便宜。) 油炸的、化學的、還原的、色素的,盡量別碰。不然你省的是荷包,但是卻輸掉了健康!
這件事的好處
樂觀來看,壞的一面之下,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壞事不抖出來就算了,抖出來便能引發更多的關心與注意。希望這件事過後,我們產生了高規格的食品、物品製造規範。以後 MIT 的東西,能成為真正世界級的健康好東西!
所以,規則快點制訂吧!
分類標籤:
公益
16 5月, 2011
行銷,什麼都能賣出去的方法
100/05/19 TELDAP電子新聞工作坊
15:10~16:40
題目:行銷,什麼都能賣出去的方法
講者: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 理事長 薛良凱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4597&lid=529
15:10~16:40
題目:行銷,什麼都能賣出去的方法
講者: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 理事長 薛良凱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4597&lid=529
分類標籤:
演講與講話技術
29 4月, 2011
談閱讀: 從出版、書店、通路、網路、數位閱讀的角度看這個出版新世界
講 題:談閱讀: 從出版、書店、通路、網路、數位閱讀的角度看這個出版新世界
時 間:5月3日(二)13:10~15:00
地 點:總圖書館2樓閱活區
主講人:薛良凱先生
現 任: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理事長
經 歷:誠品股份有限公司網路事業處營運長
好果子智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協理
博庫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PC home雜誌總編輯
Cite城邦出版集團數位出版部副總經理
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數位出版展區策展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學系講師等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圖書館 http://blog.lib.tku.edu.tw/post/8/4622
時 間:5月3日(二)13:10~15:00
地 點:總圖書館2樓閱活區
主講人:薛良凱先生
現 任: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理事長
經 歷:誠品股份有限公司網路事業處營運長
好果子智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協理
博庫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PC home雜誌總編輯
Cite城邦出版集團數位出版部副總經理
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數位出版展區策展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學系講師等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圖書館 http://blog.lib.tku.edu.tw/post/8/4622
分類標籤:
EPU 數位出版
26 4月, 2011
名詞大解釋
最近需要用到,所以來個名詞大解釋:
-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簡稱委託代工。接受業主指定,按業主提供的設計代工製造。
-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簡稱設計加工。為業主提供設計外,還能提供代工製造。
- OBM(Own Branding & Manufacturing),簡稱自有品牌,自己脫離代工行列,創造自有新品牌。
- 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電子代工製造服務。相對於OEM或ODM服務僅提供設計與代工,EMS所提供的是知識與管理的服務,例如產品維修服務、物料管理等等。
- ECM(Electronic Contract Manufacturing),EMS也有人稱之為ECM。還有一種ECM是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的縮寫,這是企業內容管理的意思。
- CMMS(Component Module Move Service),零組件模組的垂直整合商業模式,主要提供業主一站式全面式服務。
- JDVM(Join DeVelopment Manufacture),協同設計開發與製造。
- JDSM(Join DeSign Manufacture),協同研發製造或聯合設計製造管理。
05 4月, 2011
創意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跟老李已經不是第一次開會了,每次我受邀到他公司一起開會時,他的一級主管們都會到齊。他要我幫他診斷公司,挽救日益下滑的業績。
這些主管們態度謙和又很有禮貌,我從他們的發言與簡報觀察,這些可全都是身經百戰的商場老手。只不過有一點我很不習慣,就是會議從頭到尾都很安靜,尤其是老李講話時,大家在座位上挺胸坐直的樣子讓我覺得很有距離感。
他跟朋友說,他是最能「容許變革」的人,就連會議上都免不了講了四、五遍「有話就講,這是個開放的公司」、「要改就快,我們不能等」、「有什麼好建議,你們儘管提上來」。
我在潛伏了三個月後,向老李報告了我的想法。其實,這家公司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員工不好,不是方法不對,而是老李的管理跟不上時代變化。
事實上,老李的成名作在業界大家都非常驚艷,那次作品也非常成功。但是隨著時代變化,那一招已經無法在今日世界能有作為,重覆再使出那一招,變成這一家公司唯一的武器。這就好比當初大砲發明確實很轟動,但當時代不斷演進,出現導彈、洲際飛彈後,這發明人卻還沉湎在大砲的光輝下,硬是認為大砲可以打贏戰爭一樣。
我用了一些方法,好不容易改變了老李。雖然沒有辦法100%讓他變化,不過現在這個制度確實已經展開、發酵。現在的會議,開始有人會推翻老李的說法,提出更有建設性的建議。而老李也落得輕鬆,因為同事們想的都比他還多、還廣、還深。
各位部門主管、公司老闆們!想要創造一言堂、枯燥無味、大家都是應答蟲的辦公室環境嗎?這裡有幾個建議可以幫你:
(這是反話,各位應該看得懂吧?)
一、經常說對同事說「你錯了」
二、經常打斷別人的發言
三、經常不聽完對方的話,或是對方講到一半就打斷
四、經常不給別人發言機會或是輕視別人的見解
五、對於同事,經常辯到贏為止
六、除了開會,沒有其他時間會與同事們溝通
七、不給同事提出見解的場合與機會
人真的很怪,只要有一、兩次的負面印象,信心將會全失!當一個老闆說「好、好,擬個報告來看看」,然而有人擬了,報告卻完全不被重視丟在一旁。那麼就別期待他還會有下一次。
同樣的道理,想要廣開言論、集思廣益,你要學會聽,而不是只會講。
這些主管們態度謙和又很有禮貌,我從他們的發言與簡報觀察,這些可全都是身經百戰的商場老手。只不過有一點我很不習慣,就是會議從頭到尾都很安靜,尤其是老李講話時,大家在座位上挺胸坐直的樣子讓我覺得很有距離感。
他跟朋友說,他是最能「容許變革」的人,就連會議上都免不了講了四、五遍「有話就講,這是個開放的公司」、「要改就快,我們不能等」、「有什麼好建議,你們儘管提上來」。
我在潛伏了三個月後,向老李報告了我的想法。其實,這家公司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員工不好,不是方法不對,而是老李的管理跟不上時代變化。
事實上,老李的成名作在業界大家都非常驚艷,那次作品也非常成功。但是隨著時代變化,那一招已經無法在今日世界能有作為,重覆再使出那一招,變成這一家公司唯一的武器。這就好比當初大砲發明確實很轟動,但當時代不斷演進,出現導彈、洲際飛彈後,這發明人卻還沉湎在大砲的光輝下,硬是認為大砲可以打贏戰爭一樣。
我用了一些方法,好不容易改變了老李。雖然沒有辦法100%讓他變化,不過現在這個制度確實已經展開、發酵。現在的會議,開始有人會推翻老李的說法,提出更有建設性的建議。而老李也落得輕鬆,因為同事們想的都比他還多、還廣、還深。
各位部門主管、公司老闆們!想要創造一言堂、枯燥無味、大家都是應答蟲的辦公室環境嗎?這裡有幾個建議可以幫你:
(這是反話,各位應該看得懂吧?)
一、經常說對同事說「你錯了」
二、經常打斷別人的發言
三、經常不聽完對方的話,或是對方講到一半就打斷
四、經常不給別人發言機會或是輕視別人的見解
五、對於同事,經常辯到贏為止
六、除了開會,沒有其他時間會與同事們溝通
七、不給同事提出見解的場合與機會
人真的很怪,只要有一、兩次的負面印象,信心將會全失!當一個老闆說「好、好,擬個報告來看看」,然而有人擬了,報告卻完全不被重視丟在一旁。那麼就別期待他還會有下一次。
同樣的道理,想要廣開言論、集思廣益,你要學會聽,而不是只會講。
分類標籤:
心理學,
創新與創意,
CCI 文創產業,
EDU 教育與課程研究,
MKT 行銷
04 4月, 2011
數位出版的創意行銷人才班(四月班)
| |||||||||||||||||||||||||||||||||||||||||||||||||||||||||||||||||||||||||||||||||||||||||||||||||||||||||||||||||||||||||||||||||||||||||||||||||||||||||||||||||||||||||||||||||||||||||||||||||||||
|
01 4月, 2011
世界與我們大有關係,請從小地方做起
影片中是馬利共和國一個叫做度剛 (Dogon) 的地方,漁民正在安多構湖 (Antogo) 捕魚。這湖在短短幾秒內就枯澤,恐怖嗎?其實放大來看,我們不也是在各地這樣做嗎?只是我們撈得比較慢、海洋比較大,但狀況與結局最後卻完全相同。
抓黑鮪魚、抓吻仔魚、抓蝦蟹、撈烏魚、櫻花蝦、補鯨、殺海豚、屠殺鯊魚 (為了魚翅)、捕撈大型烏龜,人類無處不是用盡本事在狂撈、猛殺。這些生物,有一些是保育類生物,有一些雖然還不是,但卻是其他生物的幼苗、地球生活圈中的重要成員。當我看到馬利人的飢餓,竭澤而漁這成語突然浮上心頭。人類,正對地球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我們的科技,用在對這塊土地上的愛護太少,用在自己身上私利實在太多。
這些離我們太遠?一點關係都談不上?對多數人來說,這跟溫水煮青蛙差不多,只是十年前,我們還感受不到這水是溫的,大家還老神在在。今天,若不改善環境,45年後藍鯨、北極熊都會變成動物園、博物館才能見到的生物。更別說在台灣土地上,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臺灣鱒、寬尾鳳蝶、珠光鳳蝶、大紫蛺蝶、綠蠵龜、無霸鉤蜓、百步蛇、雲豹、翡翠樹蛙、台北樹蛙、霧社血斑天牛、渡邊氏東方蠟蟬、臺灣水韭、烏來杜鵑、南湖柳葉菜、藍腹鷴等等生物。這些生物連你都還沒見過,就被我們無意間滅絕了。
現在,我們有些人開始感受到這溫水煮青蛙的水是開始變溫。五十歲以上的人類,你們有福了,因為人類壽命的限制,讓各位能欣賞到地球健在的光景。四十年後,你們或許還能說嘴:我小時候,北極還有北極熊、海洋裡還有種巨型生物叫做鯨。但是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你們慘了,多數的生物在你們三十歲前就被滅絕;五十歲時,你會在記憶中回想,好像那時候曾聽過這些物種,但是印象非常模糊,畢竟小時候的記憶都很容易淡忘。
我們正債留子孫。我們必須正視幾個問題:小地方的破壞,比大型破壞更嚴重。
吻仔魚是魚類的幼苗,魚翅是魚類的鰭,這些幼小的海中生物,或是僅食用局部器官的方式,我們應當少吃,或是不要再購買。如果大家都用 "沒關係啦" 的心態來應付,那麼全台灣、全中國、全世界就有無數人在說 "沒關係啦" 。那麼很快,這些資源就將消失。減少口腹之慾,切勿把災難留給子孫。
盡量不要用塑膠袋、不要用免洗餐具,選購可資源回收的產品,包括購買包裝也可以資源回收的產品。節省用水,節省用電,不是只在枯水、限電時期,我們應當慢慢學習 "節省的藝術"。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應當投注更多心力,一方面制訂更高的環保標準,淘汰耗能、汙染產品,發明節能設備與光風動能發電設備。另一方面,應該嚴肅控制汙染與開發狀況。環評不是只要回答可以或是不行,更要緊的,是要去改善或營造整體環境,並為維繫生態平衡做出具體的建議。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劉備遺詔中,留給後主劉禪的這句話,沒想到也能引用在這裡。點了過多的食物卻沒吃完、吃了珍稀但是卻傷了地球、無節制開墾土地、使用農藥、將土地變成建築用地、開車騎車產生大量廢氣、製造過多垃圾、汙染水源.... 這些都是惡小,但是累積起來,破壞力遠大於一個核電廠災變。正因為這是溫水青蛙,幾乎沒什麼感覺,這才是最糟糕的地方。
請大家愛惜這一切,珍惜這一切。世界與我們大有關係,請從小地方做起。
抓黑鮪魚、抓吻仔魚、抓蝦蟹、撈烏魚、櫻花蝦、補鯨、殺海豚、屠殺鯊魚 (為了魚翅)、捕撈大型烏龜,人類無處不是用盡本事在狂撈、猛殺。這些生物,有一些是保育類生物,有一些雖然還不是,但卻是其他生物的幼苗、地球生活圈中的重要成員。當我看到馬利人的飢餓,竭澤而漁這成語突然浮上心頭。人類,正對地球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我們的科技,用在對這塊土地上的愛護太少,用在自己身上私利實在太多。
這些離我們太遠?一點關係都談不上?對多數人來說,這跟溫水煮青蛙差不多,只是十年前,我們還感受不到這水是溫的,大家還老神在在。今天,若不改善環境,45年後藍鯨、北極熊都會變成動物園、博物館才能見到的生物。更別說在台灣土地上,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臺灣鱒、寬尾鳳蝶、珠光鳳蝶、大紫蛺蝶、綠蠵龜、無霸鉤蜓、百步蛇、雲豹、翡翠樹蛙、台北樹蛙、霧社血斑天牛、渡邊氏東方蠟蟬、臺灣水韭、烏來杜鵑、南湖柳葉菜、藍腹鷴等等生物。這些生物連你都還沒見過,就被我們無意間滅絕了。
現在,我們有些人開始感受到這溫水煮青蛙的水是開始變溫。五十歲以上的人類,你們有福了,因為人類壽命的限制,讓各位能欣賞到地球健在的光景。四十年後,你們或許還能說嘴:我小時候,北極還有北極熊、海洋裡還有種巨型生物叫做鯨。但是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你們慘了,多數的生物在你們三十歲前就被滅絕;五十歲時,你會在記憶中回想,好像那時候曾聽過這些物種,但是印象非常模糊,畢竟小時候的記憶都很容易淡忘。
我們正債留子孫。我們必須正視幾個問題:小地方的破壞,比大型破壞更嚴重。
吻仔魚是魚類的幼苗,魚翅是魚類的鰭,這些幼小的海中生物,或是僅食用局部器官的方式,我們應當少吃,或是不要再購買。如果大家都用 "沒關係啦" 的心態來應付,那麼全台灣、全中國、全世界就有無數人在說 "沒關係啦" 。那麼很快,這些資源就將消失。減少口腹之慾,切勿把災難留給子孫。
盡量不要用塑膠袋、不要用免洗餐具,選購可資源回收的產品,包括購買包裝也可以資源回收的產品。節省用水,節省用電,不是只在枯水、限電時期,我們應當慢慢學習 "節省的藝術"。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應當投注更多心力,一方面制訂更高的環保標準,淘汰耗能、汙染產品,發明節能設備與光風動能發電設備。另一方面,應該嚴肅控制汙染與開發狀況。環評不是只要回答可以或是不行,更要緊的,是要去改善或營造整體環境,並為維繫生態平衡做出具體的建議。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劉備遺詔中,留給後主劉禪的這句話,沒想到也能引用在這裡。點了過多的食物卻沒吃完、吃了珍稀但是卻傷了地球、無節制開墾土地、使用農藥、將土地變成建築用地、開車騎車產生大量廢氣、製造過多垃圾、汙染水源.... 這些都是惡小,但是累積起來,破壞力遠大於一個核電廠災變。正因為這是溫水青蛙,幾乎沒什麼感覺,這才是最糟糕的地方。
請大家愛惜這一切,珍惜這一切。世界與我們大有關係,請從小地方做起。
分類標籤:
公益
26 3月, 2011
文創是文化加上創意
文創文創,文創是文化加上創意。
文創包含更多文化的元素在裡面,而文化是一種認識、理解、詮釋、反思的混合過程與結果,想要添加文化在設計裡,就必須先深入汲取文化的精隨。沒有文化在其中的創意與設計,根本談不上是文創。就像沒有靈魂的文章、音樂、電影,是絕對勾不起讀者共鳴的。
好設計是一種創造、發明的結果,我相當佩服那些近乎天才的好設計,那些表現在功能、顏色與造型上設計,常讓人嘆為觀止。但是文創,不能一味強調改變、創新與創意。真正的文創精神,是包含一種文化層次在裡面,是融入一種精神與運動在其中。
為什麼常聽到大家說,文創需要有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好的文創,背後必然有歷史、有因果、有著動人的一段源由。這也是為什麼文化創意商品,能夠吸引人去購買、使用的原因。因為大家買的不僅是一個商品,還透過購買商品去認同了一個文化。
且看吉田兄弟 (Yoshida Brothers) 如何玩轉文創吧!
文創包含更多文化的元素在裡面,而文化是一種認識、理解、詮釋、反思的混合過程與結果,想要添加文化在設計裡,就必須先深入汲取文化的精隨。沒有文化在其中的創意與設計,根本談不上是文創。就像沒有靈魂的文章、音樂、電影,是絕對勾不起讀者共鳴的。
好設計是一種創造、發明的結果,我相當佩服那些近乎天才的好設計,那些表現在功能、顏色與造型上設計,常讓人嘆為觀止。但是文創,不能一味強調改變、創新與創意。真正的文創精神,是包含一種文化層次在裡面,是融入一種精神與運動在其中。
為什麼常聽到大家說,文創需要有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好的文創,背後必然有歷史、有因果、有著動人的一段源由。這也是為什麼文化創意商品,能夠吸引人去購買、使用的原因。因為大家買的不僅是一個商品,還透過購買商品去認同了一個文化。
且看吉田兄弟 (Yoshida Brothers) 如何玩轉文創吧!
分類標籤:
CCI 文創產業
文創需要改變心態、認知,更需要一顆童心
小王子一書的作者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曾經說過,「成人永遠都無法了解一些事,這對小孩而言是非常辛苦的,因為他們要不斷地向成人解釋每一件事。」
這句話對許多人來說是挺奇怪的,成人來自於小孩,成人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小孩的事呢?這不是太詭異了嗎?
這一點都不詭異。一個生產玩具的老闆,同樣也曾是消費者(至少他曾是小孩吧),但是常摸不清現在的消費者(小孩)需求。賣日式煎餅的頭家,當然也會吃飯,不過他能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樣的口味嗎?就連大型公司都不斷在摸索,消費者到底想買什麼?
我們要談的,是心態與認知這兩件事。
服務的心態
在十八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年代,或許你生產什麼,大家就會買什麼。當我們生產有剩餘,可以累積轉化成為貨幣,或是做加工、再造,變成其他商品。當供應低於需要,賣什麼都很方便。物以稀為貴,連麵包、清水都不易取得時,有資源者便成為贏家。
今日科技發達,資源與技術取得非常容易,除了少數我們一般製作工程較為繁雜、毒性或是設備太貴的「高科技」外,外包也都能解決我們的需求。
因此,想要把商品銷售出去,獨家、優勢、奇特、設計商品本身的競爭力正在下滑,因為有時候這樣的產品難逃惡質山寨模仿的命運。品牌是一種解決方式,不過品牌是奠基在「忠誠度」上,三、五年經營都算是短的了,耐心與堅持考驗著經營者的能力。
不斷靠設計維持競爭力成本頗高,許多經營者轉而注意到了軟性能力模仿很難,比方說各種服務,這個成本相對低多了。我曾為幾家公司規劃過「服務」動線,協助店家調整接待方式、處理原則,用這方法慢慢抓住消費者的心。
我發現,軟性服務的設計,連SOP都要添加許多軟性元素。一位動作標準、迅速,但是卻張著晚娘面孔的服務生,怎麼可能贏到消費者的稱讚?所以我會在軟性設計中增加兩個元素:一是要服務中訓練員工改變心態,一是要訓練改變態度。
就像核能反應一樣,這兩種設計是有半衰期的。剛受訓效果最好,但是約一季後會衰退一半,然後是再一半,一年內多數人會恢復到「幾乎是原狀」。這跟訓練方式沒什麼關係,反而是跟人類的天性有關,人會慢慢遺忘初衷。因此復訓、再訓就變成公司的重要工作,要維持競爭力,就要不斷把這一塊軟實力補起來。尤其是每季公司要針對這些項目再補強,連續一年後,把這些內化成「企業文化」,那麼效果就不會這麼容易衰減了。
對世界趨勢的認知
文創者的第二個誤解,是錯把世界趨勢看做是永遠不變。這是一個變動的世界,每分每秒都不可能一樣,歲月也不可能重覆,因此我們會不斷活在很新、很多元、很複雜的世界。我們之前熱銷的,現在未必可以賣。現在熱銷的,將來也未必可以賣。至於手頭的黃金銷售方程式,未來也可能會變化、失效。
這很正常。流行、社會、想法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不要把自己固定一個思維框框裡面,不然你遲早要後悔的。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回答「為什麼成人永遠都無法了解一些事」。因為他們「自以為了解」,其實他們了解的是他們「那時候」的想法、是在那時候的「時空背景」下的經驗。因為時間不會回溯、歲月不會倒退,那一刻再也無法重現,所以拿以前的經驗來跟現在比,只不過換來「你不懂啦!」
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許多年紀輕的朋友。他們學會如何應付家長,知道家長要什麼標準答案,所以盡量都能敷衍。然後暗地裡,照樣聽自己想聽的音樂、看自己愛看的書、交男女朋友、偷偷去看電影。哈!我們自己不也這樣過來的?之後的每一代,也都會不斷的演下去吧。
想要更了解世界趨勢,就跟世界一起變吧!別抗拒潮流、刻意阻擋它們。它們不是怪獸,反而是自己致勝的關鍵資訊。保持一顆孩童的心,平常心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相信你會慢慢抓到那個感覺的。加油!
這句話對許多人來說是挺奇怪的,成人來自於小孩,成人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小孩的事呢?這不是太詭異了嗎?
這一點都不詭異。一個生產玩具的老闆,同樣也曾是消費者(至少他曾是小孩吧),但是常摸不清現在的消費者(小孩)需求。賣日式煎餅的頭家,當然也會吃飯,不過他能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樣的口味嗎?就連大型公司都不斷在摸索,消費者到底想買什麼?
我們要談的,是心態與認知這兩件事。
服務的心態
在十八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年代,或許你生產什麼,大家就會買什麼。當我們生產有剩餘,可以累積轉化成為貨幣,或是做加工、再造,變成其他商品。當供應低於需要,賣什麼都很方便。物以稀為貴,連麵包、清水都不易取得時,有資源者便成為贏家。
今日科技發達,資源與技術取得非常容易,除了少數我們一般製作工程較為繁雜、毒性或是設備太貴的「高科技」外,外包也都能解決我們的需求。
因此,想要把商品銷售出去,獨家、優勢、奇特、設計商品本身的競爭力正在下滑,因為有時候這樣的產品難逃惡質山寨模仿的命運。品牌是一種解決方式,不過品牌是奠基在「忠誠度」上,三、五年經營都算是短的了,耐心與堅持考驗著經營者的能力。
不斷靠設計維持競爭力成本頗高,許多經營者轉而注意到了軟性能力模仿很難,比方說各種服務,這個成本相對低多了。我曾為幾家公司規劃過「服務」動線,協助店家調整接待方式、處理原則,用這方法慢慢抓住消費者的心。
我發現,軟性服務的設計,連SOP都要添加許多軟性元素。一位動作標準、迅速,但是卻張著晚娘面孔的服務生,怎麼可能贏到消費者的稱讚?所以我會在軟性設計中增加兩個元素:一是要服務中訓練員工改變心態,一是要訓練改變態度。
就像核能反應一樣,這兩種設計是有半衰期的。剛受訓效果最好,但是約一季後會衰退一半,然後是再一半,一年內多數人會恢復到「幾乎是原狀」。這跟訓練方式沒什麼關係,反而是跟人類的天性有關,人會慢慢遺忘初衷。因此復訓、再訓就變成公司的重要工作,要維持競爭力,就要不斷把這一塊軟實力補起來。尤其是每季公司要針對這些項目再補強,連續一年後,把這些內化成「企業文化」,那麼效果就不會這麼容易衰減了。
對世界趨勢的認知
文創者的第二個誤解,是錯把世界趨勢看做是永遠不變。這是一個變動的世界,每分每秒都不可能一樣,歲月也不可能重覆,因此我們會不斷活在很新、很多元、很複雜的世界。我們之前熱銷的,現在未必可以賣。現在熱銷的,將來也未必可以賣。至於手頭的黃金銷售方程式,未來也可能會變化、失效。
這很正常。流行、社會、想法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不要把自己固定一個思維框框裡面,不然你遲早要後悔的。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回答「為什麼成人永遠都無法了解一些事」。因為他們「自以為了解」,其實他們了解的是他們「那時候」的想法、是在那時候的「時空背景」下的經驗。因為時間不會回溯、歲月不會倒退,那一刻再也無法重現,所以拿以前的經驗來跟現在比,只不過換來「你不懂啦!」
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許多年紀輕的朋友。他們學會如何應付家長,知道家長要什麼標準答案,所以盡量都能敷衍。然後暗地裡,照樣聽自己想聽的音樂、看自己愛看的書、交男女朋友、偷偷去看電影。哈!我們自己不也這樣過來的?之後的每一代,也都會不斷的演下去吧。
想要更了解世界趨勢,就跟世界一起變吧!別抗拒潮流、刻意阻擋它們。它們不是怪獸,反而是自己致勝的關鍵資訊。保持一顆孩童的心,平常心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相信你會慢慢抓到那個感覺的。加油!
分類標籤:
行銷,
CCI 文創產業,
EDU 教育與課程研究,
MKT 行銷
22 3月, 2011
(教育訓練課程) 7月班 發掘自我潛能:開啟自己的創造力大門 Your Potential for Creativity
| ||||||||||||||||||||||||||||||||||||||||||||||||||||||||||||||||||||||||||||||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