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與最新文章


許多新文章,會散布在 Facebook 與公司網站。如果你想找最新課程,可以到普拉爵課程中心 這裡找找看。
聽過演講的夥伴,歡迎你來普拉爵的文創基地按讚,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
如果你想聯絡我,可以留下資訊,或是到 Facebook 來互相切磋。

27 12月, 2007

網路求生術

原載於UDN
2007.10.15

你想過墜機到荒島,然後要怎麼像魯賓遜一樣存活下來嗎?前一陣子在DiscoveryChannel上映的「生死一瞬間-求生特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神啊!請千萬別發生那樣的事!我一定活不過去!

按照官方網站說的,這個節目大量摘錄了美軍的一本《美軍生存手冊》指南,裡面以S-U-R-V-I-V-A-L為字首(剛好英文就是「生存」的意思),分別要我們在逆境中學會要評估情況(Size)、善用感官(Use)、切記身處位置(Remember)、克服內心恐懼(Vanquish)、隨機應變(Improvise)、珍重生命(Value)、效法原住民的行徑(Act)以及活用機智(Live)。很實用沒錯,但我猜一般人應該都沒辦法僅靠看電視就變成陸戰隊員,一如飛機起飛前播放的逃生示範影片,我們只能期待那種事不要發生。

這篇文章不是網路讀者的逃生指南,而是一種網路探索指南。如果你剛踏進網路世界,覺得不知該如何開始?找不到企劃點子?你發現目前朋友圈子不夠大,想要向外拓張?最近遇上了一些瓶頸,無法面對瞬息萬變的科技與資訊?那這篇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這是一種網路求生指南。

先整理一下,對一個網路衝浪者來說,你至少需要以下配備:語言能力、禮節、寫作能力、部落格(名片)、聯想力以及朋友,或許這些字也能拼成個漂亮的英文單字,不過我們不需浪費時間在這上面。我再提醒一次,這是現階段所「至少」該會的,對賴網路維生的讀者來說,你應該把目標訂得比這更嚴苛。

語言能力

這裡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能讀懂」,藉由增加英文、日文、中文等語言能力,拓展能閱讀的資料範圍。比方說Wikipedia的辭條裡,中文、英文以及日文版本解釋同一件事物都不一樣,唯有靠能讀懂才有機會學到更多。

第二層是「能看通」,由於任何的瑕疵發生,網路上包含很多同音、同義、同形錯字,每天在部落格、網頁、電子郵件或是MSN中大量現身,我們必須學會自動矯正誤謬。好比「卸卸你」其實是注音輸入搞錯的「謝謝你」。

第三是「猜得出」,這包含火星、金星等等各種外星文字,還有如同:)、orz等符號字,否則你就看不出某些字的表情與深意。如果實在猜不出來,那認識一個比較懂的網友可以彌補這項技能的不足。

禮節

「禮多人不怪」這句話在網路上依舊是有效的。我在部落格上收到讀者來信,凡是以「請問」開頭的,裡面總是寫得很客氣,似乎是自己幫了他一個大忙,這當然會讓我感覺輕飄飄。這時候,如果對方要求多一點點,就衝著這一份禮貌幫忙一下也是順手之勞,這就是人性。

文字是看不到表情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一點。於是有人看著電子郵件發愁,覺得對方為何要這麼傲執、偏激。事實上,或許對方根本沒那麼想,只是文字無法盡如人意表達。補救方式當然是修正措辭,如果可能的話,不妨在字裡行間加一個表情符號或許更有效XD。

寫作能力

要用文字把一件事寫清楚,對任何人都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藉著不斷的寫作練習,才能愈來愈抓住某些竅門。要培養寫作能力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多閱讀、多模仿、多寫作,尤其是多閱讀這一項,從大師作品中能輕易免費習得許多漂亮詞彙。

寫作並不需要貪多字數,而是要掌握文字技巧,並運用適當的語彙,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過許多網友未必靠「筆耕」表達自己,善於畫畫、愛拍照也許更能呈現想描述的內容。

部落格

網路人不能沒有自己的部落格,部落格有點像是一張網路「名片」,也像是某種履歷,方便朋友(或想瞭解你的人)快速認識你。部落格的唯一性很重要,這專指唯一可以辨識你的一個專屬名稱,這名稱必須簡單又清楚。好比說起我那位好友「查理王」時絕不會誤認是其他人(我也很少聽查理王叫自己蔡瀚毅),反正查理王就是查理王。

反過來說,乍到網路或是想漂白的網友,取名前先Google一下吧,別取了個「菜市場名」,除非你有把握將名號響過另外一位。

聯想力

以前網路上資訊會有人幫你整理好,現在知識數量倍增,不靠搜尋就很難找到要的東西。這裡指的聯想力完全是用在搜尋引擎上,也就是所謂的關鍵字。

好比你聽過一個紀錄片,好像跟淡水某個小漁村有關,又跟整治、污染有點關連,甚至於好像誠品辦過類似的展覽等等,那麼就輸入幾項關鍵字吧。這當然需要一點聯想,有時候「淡水河漁村」就能找到答案,但是有時候還要加個「淡水 漁村 誠品」才能篩選過多的不必要資訊(我要找的答案是《河口人》)。

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網路更是這樣,有朋友真的比較好辦事。不過,有幾種朋友你一定要準備好:懂網路的、懂軟體的、懂下載資源的、懂找資料的、懂如何玩社群的、夠朋友的……。當然啦,有些朋友一個人就具備好幾項專長,例如我的一位朋友Tenz,他就像某種神秘網路字典,提供你以上全數各種怪情報。

不過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相對的你也必須提撥一點智慧對朋友們有所貢獻,而非總是依賴。最好能讓朋友也能請教你些問題(這表示你也該具備某些專業才行),禮尚往來一番。

數位出版的主角正在轉換

著名的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2005年12月刊載了一篇報導,裡面指出Nature請了一些專家學者,將Wikipedia和大英百科全書做一些比較。專家從兩個百科全書中挑出40篇左右的文章,在不事先告知審查員出處的情形下,由他們自其間挑出錯誤。

經過逐條比較,專家證明大英百科全書險勝(平均每篇Wikipedia的文章出現3.86個錯誤,而大英百科全書則有2.92個),這個答案對雙方陣營顯然都有所不滿。不過可以確認的,這些錯誤在Wikipedia恐怕已經改正,但是大英百科全書卻必須承擔印出來就無法修正的責任。

當然這不是代表誰好誰壞,畢竟紙本還有很多數位及不上的優點,而是科技正帶領現代讀者進入另一種新的知識層次:「一個大量產生可修正資料的世界。」

相較於實體世界的嚴謹,紙本出版流程是如此的繁瑣、耗費資源,內容產量當然快不起來。相較於網路世界,任何人可以隨時以任何方式公開任何事,直到自己或是其他人協助改善這筆資料為止,成為「較為完整」的資料。網路並非一人世界,而是眾人所組成的世界,這也是網路Web 2.0的重要精神之一。

最早,作者靠抄寫、刻板接觸讀者,影響範圍狹隘又辛苦。印刷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個窠臼,大量產出技術創造知識的平權,建構作者、出版者、讀者的階層關係,這個關係維繫了幾百年。現在,網路又將打破這個知識結構,透過網路互連,作者與讀者又能直接對話,而且成本比印刷術還要低。

未來,全球出版正面臨變形與轉型的大工程,出版人應當正視這個問題,並積極在新的產業結構中,摸索與找尋新的角色定位,以面對這一波個人出版的新潮流。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