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與最新文章


許多新文章,會散布在 Facebook 與公司網站。如果你想找最新課程,可以到普拉爵課程中心 這裡找找看。
聽過演講的夥伴,歡迎你來普拉爵的文創基地按讚,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
如果你想聯絡我,可以留下資訊,或是到 Facebook 來互相切磋。
顯示具有 CCI 文創產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CI 文創產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4 8月, 2013

小蝦米鬥大鯨魚?掌握產品力!

微型及個人事業支援與輔導計畫 / 薛良凱顧問

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所有過程都與行銷脫不了關係,生產前,需要縝密的規劃與設計;銷售時,同樣也需要仔細的設計與包裝。許多人經常以為自己的商品已很符合人性化,但面對變化萬千的市場,銷售成績卻往往未盡如人意。

事實上,「自我感覺良好」是很多老闆的盲點,又稱之為老闆心態,以為自己的意見就可以替消費者代言。其實,每一家企業幕後真正的老闆不是自己,而是願意花錢跟你買東西的消費者。換句話說,消費者才是主導市場的人,抓住消費者的心,就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獲利。

消費者心思 要先搞懂

消費者的消費喜好,是企業最珍貴的營運知識(know-how);而企業的核心產品力,其實就是「搞懂消費者在想什麼」。一般新創業者,多誤解產品力僅是快速衝高營業額,被折扣、促銷、優惠所創造的短期間產品熱銷假象給迷惑。

事實上,除了賺到錢外,產品或服務一定要能長期掌握消費者的心,要謹慎思考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件事,因為產品力的高低,其實就決定於消費者被滿足的程度。

微型企業雖然小,但正因為營業規模不大,客戶數量不多,老闆又經常得親自上火線,於是,微型企業的老闆更有機會知道消費者要什麼。並進一步針對這些聲音,改良自身的產品與服務,更貼近消費者需求,這就是與大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

簡單來說,如果一件產品或服務,能讓消費者產生一種「遠超出過原本期待的價值」的感受,那麼這個產品或服務一定有很強的產品力。

開創新藍海 3招突圍

舉例來說,我所輔導過的「COPLAY」是一家製造、販售包包的公司,按照傳統分類,他們應屬於傳統製造業。這種行業的競爭力,多半放在於如何降低生產成本,似乎成本越低廉,就越有獲勝機會。

不過,在傳統製造業的紅海市場裡,太多以成本為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數不能滿足消費者期待,所以產品力也非常低。而「COPLAY」透過以下3招成功開拓了新的藍海,不只將原有的微型企業做久,而且還做大。

一、掌握消費者需求:創辦人雷松和先生採用以客為尊的客製化服務,追求高品質製作水準,不斷滿足顧客對包包種類及各式圖案的需求,並從中學習顧客的喜好,逐步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客製化服務能力,並讓顧客喜歡他們的產品,認同他們的理念與服務,進而願意買單。

二、定期推出新產品:印染與開模的成本結構不同,「COPLAY」得以每種品項少量、多樣化的方式推出,更可以隨時測試新的材料與剪裁、縫製方式,這些不斷推陳出新的包包,帶給消費者新鮮感、滿足消費者期待,維持產品競爭力。

三、提高重複購買率:重複購買表示顧客願意再次消費的意願。通常來自於優良的產品品質或體貼入微的服務。透過正面的評價與口碑宣傳,加上行銷活動的操作,拉近與顧客的距離,讓客戶願意不斷重覆上門,甚至於幫忙介紹其他客戶。

其實,每一家企業都是透過摸索、試驗不斷成長,微型企業也不例外。微型企業可以善用自己的優勢,從消費者端得到的資訊改良自己產品力。有了這些無形能力,誰說小蝦米鬥不過大鯨魚呢?

*本文已刊載於0419工商時報D1流通版創業一點靈專欄

14 7月, 2013

事業第一步,先好好充實產品力

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所有過程都與行銷脫不了關係,生產前需要規劃與設計,銷售時同樣也需要仔細與謹慎的設計與包裝。面對變化萬千的起伏市場,儘管自以為商品已經很符合人性化、包裝很漂亮,但銷售成績卻未必盡如人意。老闆有老闆的思維,認為消費者總是有非買不可的理由,不過消費者也有消費者的立場,要不要掏荷包買下,這可不是老闆說了算。

「自我感覺良好」是很多老闆的盲點,又稱之為老闆心態,以為自己的意見可以替消費者代言。事實上,無論在任何市場,厲害的營運者都知道,每一家企業幕後真正的老闆其實並不是自己,而是願意花錢跟你買東西的消費者。換句話說,消費者才是主導市場的人,誰能抓得住消費者的動向誰就能獲利。

07 3月, 2012

什麼是創意的來源 (3) (完結)

變化太快,正是這幾年我們所遇見的真實現象。Intel創辦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三十幾年前曾提出一種想法,他認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約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這項後人稱之為摩爾定律的法則,直到今日還很有效果,而且經過許多人的研究發現,在其他科技產業也有類似的現象出現。這些固然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寫照,但是另一方面,也顯出要勝過競爭對手,僅靠老東西、舊服務是無法獲勝的,因為你可能只能暫時領先十八個月而已

伴隨最近一波網路帶來的企業的興衰變化,我們見到許多傳統企業無法繼續維持其優勢,百年老店不敵新企業服務的尷尬狀況。然而沒多久,這些才剛竄起的企業,又在更短的時間內被另一個新企業擊倒。這再再都顯示一項鐵律,企業能維持優勢的時間越來越短,想要永續經營,就必須要定期拿出新花樣

不僅是單一企業受到威脅,進步的壓力有時會讓整個生產鏈全部大洗牌,嚴重時還能摧毀掉整個產業。乍看之下,音樂產業像是科技發達的受害者,但若把時間軸拉長到幾個世紀這麼長,那麼十幾年間發生的事就又不足為奇了。最早,作詞曲的人必須也要會演奏,或是自己下場指揮,所以會作詞曲的音樂家、懂演奏的樂師能賺到創作費、演出費。到留聲機發明後,他們的音樂可以被複製,樂手面臨失業,但是壓製唱片、唱盤卻開始賺錢謀利。接著角色先後被廣播、錄音帶、CD、DVD奪走。最近一次戰役,暫時由網際網路領先,但是沒有人知道,不久誰又會把網路消滅。

雖然企業再造已經不是什麼新名詞,不過企業再造確實是企業永續生存的唯一關鍵。如果企業不跟著時代脈動變化,那麼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夕陽產業」。把社區型甘仔店升級成24小時便利商店是創意,再把裡面加入提款、繳費、熱食更是創意,為了提升來客率與客單價,早餐、咖啡、集點、免費座位、無線網路全都端上桌,這些難道不都是創意?當市場進入飽和狀態後,企業競爭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現代,創意已經不僅僅是一項主動優勢,更是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但讓我們非常好奇的一點,到底什麼是驅使尖端創意者找到擊破點的關鍵機會呢?為何在常人眼中一塊堅不可破的玻璃,在創意者的眼中,就好像自動出現了幾個破綻呢?這就像大家都在從眾向左走的時候,怎麼會有人膽敢打破常規向右走呢?

創意者有幾種明顯的外部特徵,其中「不安分、不墨守舊規」經常是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無論是發明、繪畫、表演、設計或任何領域,想要突破就不能總是用老樣子去面對,總必須想些什麼方式,超越原先的自己。不過這是結果,並不是原因,如果我們學習、模仿創意所表現出的外顯結果,那是怎麼樣也學不會創意的。

創意者想要突破,並不是因為想要搞怪、標新立異,也不是因為這樣才能吸取眼球、奪得目光。創意者想要改變,是因為他們深切知道「世界正在急劇變化」。科技進步,把很多原有不可能的事迅速實現;同時間,又把很多的現實變成無用、無趣。這種快速的進化與嬗遞交錯,如果不是對世界變化有所覺悟,很快就會跟不上世人的腳步,抓不到流行的腳步,也絕對無法誕生出好的創意。創意者要改變,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不改變,就只好看著別人改變。創意者要改變,是因為要迎合多變的世界,是不得不變。

據美國專利局(USPTO)統計,1963年間向該機構申請的美國與境外專利(Utility Patent Applications)獲證數有85,869件,到了2010年,每年獲證數提升到490,226件(約5.7倍)。比較1963-1967與2006-2010的五年間獲證數總和,共激增了516%。

參與過這麼多次大腦風暴、腦力激盪、發想會議,我知道同樣一群人,使用同樣空間,相同的方式,一樣的主持結構,再有動機、有熱情、有智慧的夥伴,都會慢慢變得比較遲鈍。這樣的行進方式,好比在特定的軌道上運作,每個人就像顆行星以特定模式自轉、公轉,可預期心理導致無趣,過度有規律則容易讓創意機能僵化。

這裡必須再強調一次,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如果想要變得不一樣,那麼就要活得不一樣,因為相同配方與流程,產生出的結果也不會相差太遠。

什麼是創意的來源 (2)

開始創意前,請先認識你的問題

創意不複雜,如果有人說要學創意,其實他想要學的是較高段的解決問題方法。不過好說歹說被冠上了個「創意」兩個字,解決之道就不能太過平凡、制式,除了更經濟、有效、快速、便捷、美觀等等差異之外,不免還要加上個意料之外、驚喜、特別、有趣、前所未聞等等因子在裡面,才有資格被稱之為「有創意」。但是這樣一來,真正的困難就分成了兩個層次,首先是要學習如何美妙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才是些加料、差異化的額外添加成分。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學創意這件事已經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至少我們了解到創意與解決問題大有關係。但是這離真正創意的根源還有一小段距離,我們還可以繼續往下挖掘,問一問為什麼有人能順利解決問題?問題是怎麼被看出的?

能一眼看出問題癥結所在,固然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或是個人天賦,但是多數正常人在資料蒐集齊備的狀態下,若給予充足的時間,幾乎都能夠找出答案。姑且不論問題解決的效益與答案是不是夠漂亮,解決問題必然需要一個動機。這動機可能是源自某種需求,或是被指派的任務、其他人的請託等等。但是不論如何,動機一定都跟某種欠缺、不足、需求、利益有關。

一七八二年十一月的某個夜晚,法國亞維農發生了一件了不起的事,這個突發奇想的創意,改寫了人類兩百多年來的歷史──人類首次能夠飛上天空。42歲的喬瑟.蒙哥費爾(Joseph-Michel Montgolfier)老家經營造紙業,因為野雞大學畢業後生活並不順遂,在外面欠了點債,所以這位法學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還曾因被追債,在里昂蹲過幾天苦牢。


這天,他在家中專注看著英國海軍圍攻直布羅陀的圖片(這也許是眾多男生的嗜好,喜歡看戰爭片或是研究戰爭),發現這個無堅不摧的堡壘,唯有從上方像上帝伸出隻手般向下干預,否則堅強的防禦實在無法突破!


那一年,氫氣(一七六六年發現)與氧氣(一七七一年發現)被發現將近十年,當時化學家已經知道,把這些氣體裝在紙袋或是絲質料的衣物中,可以讓東西飛起來。只不過,氫氣製造複雜,而且還具有可燃性,是相當危險的氣體。而且「知道」離實際應用還有段距離,「知道會飛」跟製造飛船更沒有什麼關聯。


當晚氣候寒冷,屋內生著爐火,看著冉冉上升的輕煙,喬瑟靈光乍現:也許熱空氣也會有浮力?於是迅速用木片搭起了個骨架,糊上紙張然後放在火爐上方受熱,果然,它飛起來了!


喬瑟發現這個現象後,馬上寫信給弟弟埃亭(Jacques-Étienne),迫不及待分享這個奇特的現象。狂熱加上天賦使然,在一個半月後,他們已經造出直徑九英呎,可以飛翔達一英里的巨型「氣球」;隔年四月,重五百英鎊、直徑三十五英呎、體積為兩萬八千立方英呎的氣球終於誕生!不斷的試飛、改進,以及他們兩兄弟不斷鼓吹與公開展覽,熱氣球在當時已經非常受大家的歡迎,法國皇室甚至於安排了場表演,九月十九日就在凡爾賽宮當著法王路易十六御前來個飛天展覽。


「帶隻牛上去,大家不但看得到,還會嚇個半死!」哥哥喬瑟告訴弟弟,不過埃亭擔心會有過重的問題,所以堅持還是先送隻羊升空,另外妥協性的加上了雞、鴨各一隻。第一次搭載生物的飛行就在皇室與眾多觀眾前正式展開,時間是一七八三年九月十九日。後來,他們兩兄弟陸續送了不少生物升空,最後才敢送人升空,這個會飛的氣球,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稱「熱氣球」,從那時候起在形狀和操作一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人類從此不必再羨慕可以飛行的鳥類,因為人類以可以翱翔在天際間了!

需求會產生強烈動機,動機能誘發看出問題癥結的能力,一旦問題癥結被找出就能全力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如果解決的方式夠漂亮,我們就會說它有創意。創意,就是這麼回事。

02 3月, 2012

什麼是創意的來源 (1)

有一個白手起家的父親,他怕自己死後,三個孩子無法守住自己辛辛苦苦累積的事業,所以想出題考驗一下孩子,看誰最有資格繼承他的衣缽。他把三個孩子叫到倉庫,每個孩子分配一個十坪大的空倉庫。父親告訴他們:「今天天黑前,誰能花最少的錢把倉庫裝滿,我就把事業傳給他。」


到了傍晚,大姐回到倉庫。她請人運來一堆價錢便宜的木材,很快就把房間裝滿,父親覺得很高興。


不久二哥也到了,為了省錢,他自己開車,拖回一大貨車的稻草,也把房間堆得滿滿的,父親覺得十分滿意。


最後,小妹一個人回到倉庫,身後卻什麼都沒有,大家覺得很疑惑。


小妹領著大家到漆黑又空無一物的倉庫內,從口袋拿出一支蠟燭,點亮後,房間立刻充滿亮光。父親和大姐、二哥都非常佩服小妹。

很多人都問過類似這樣的問題:創意要怎麼學?創意真的可以學會嗎?為什麼我沒有創意?我要如何才能更有創意?

我們眼中所看到的創意,多數是表現出來的結果,而非其中曲折離奇的過程。不過正如創意本身的美妙,當觀眾見到蠟燭發光的剎那驚艷,往往忘記成就背後要下多少苦心與努力。

如果我們把「用燭光填滿空間」當作學習目標,那就錯把果為因,學習次序不免有些顛倒。想要學創意,要學的不僅是表相,更要學創意是透過什麼過程產生,更進一步說,我們要學如何才能產生各種有效的創意。然而一開始,我們不妨先問問「創意」到底是什麼?「創意」到底怎麼從腦海裡跑出來的?

創意是什麼?什麼是好創意?

在產生一個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假設其中包含數段流程。不論是剛開始的發想、醞釀,中段的設計製作,到最後的完成與美化,其中一定佈滿了許多段小事件。每個小事件,都相當於一個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創意表現出來的具體成果;在成果還沒誕生之前,「創意」只是一些片段的想法。

透過小事件不斷被解決、組合,最後終於組成了一個完整作品,這個作品可能是實體物件,當然也可能是虛擬的東西。運氣好的話,過程遇到的小事件不多,創意者很快就能抵達終點;運氣壞的話,單個小事件就能把你絆住,機器少一顆螺絲也無法轉動,這個「小」事件才是真正「大」創意所在。

創意的目的,必然是為了解決某些事,我們可以說創意是為了解決某種需求而出現的解決之道。而所謂的好創意,通常是指可以用更經濟、有效、快速、便捷、美觀、特別的方式去完成同一件事。所以說,創意力相近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般評斷創意能力高低的方式,可以用解決問題的效益與難度當作評估指標。

15 1月, 2012

電影中學到經營與管理

行銷要會隱惡揚善


最近在電視上看了《絕地再生 The Island 》這部片,裡面有一句對白,堪稱是經典中的經典:「你吃牛肉漢堡,不意味著你要認識那隻牛(Just cause people wanna eat the burger doesn't mean they wanna meet the cow.)。」

事實也是這樣,賣食物的人,不會強調食物的可愛,而是強調對你(食用者)的健康。賣食物的人知道,一但你對食物產生了情愫,要張嘴吞下牠們可就難啦。一些小小例外的案例,是你的食物來源不必殺死某些生物,比方說是鮮奶、蜂蜜、紅麴。這些廠商會大方展示辛勤工作的蜜蜂箱,或是可愛乾淨黑白斑點的小乳牛。

這訴我們行銷是要彰顯其優勢,而劣勢部分,不說沒人當你是啞巴

成功的計算法則

迷信成功是很大的壓力,畢竟行銷人不是每次都能造成輝煌成功。行銷人或許可以用另外一個字眼:達到效果。一部廣告,要達到某些效果,吸引消費買氣;一篇廣告,要誘導消費者認同,掏出荷包買單……首先,就是要問投資的效益有多大。最簡單的公式就是,ROI(Return On Investment),也就是說 ﹝ (收益﹣成本) / 成本﹞

但是偶有失敗請不要灰心。不是有句名言說,「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必然。」要成事畢竟天時地利人和都要齊備。行銷者要學一學《魔鬼終結者2》裡的阿諾「我會回來(I’ll be back.)」的豪氣!

談判的技巧

人家說談判,靠的是手中的牌面大小。我說談判需要的是,喊注的技巧再加上出牌的先後次序。《教父》裡面艾爾帕西諾曾經說過,「我要提供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為什麼無法拒絕呢?《征服情海》這部片湯姆克魯斯有一段對白:「給我看錢在哪哩!(Show me the money!!)」,這是一種好方法。不過談判時,「錢」請換成當時所需要的東西,比方說人才、技術、能力、土地等等。

為什麼無法拒絕呢?我們或許用麥克道格拉斯在《華爾街》說的:「貪婪,沒有其他字可以形容,就是好(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有些人是雙手拿了還想生出第三隻手,貪心幾乎是每個人的通病。不過善用行銷管理的人知道,廣義的貪婪並不是壞事。有人貪婪想把事做得盡善盡美,這是盡職,也不是非要圖什麼金錢利益,而是求自我精進。有人貪婪想把事業做大,想談更好的折扣,想要取得更低成本,讓員工們都有口飯吃,這是對自己專業的貪婪。
總之,有欲望就會有破綻,誰先觀察到對方的這些破綻,談判勝算就贏面大很多了

03 12月, 2011

要珍惜,沒感覺是因為沒有用 "心" 去看

閱讀是學行銷、做文創、刺激自己想法最好的方式。

閱讀的美,在於閱讀後帶來的思考。當我們理解、反思之後,會把這份領悟添加在我們的人生履歷中。閱讀的美,在於親身經歷作者的布局,就像一出戲劇,演出了鋪陳、演出了高潮、演出了結果。閱讀也是欣賞,那種感受,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

正如小王子裡說的:

沙漠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某處藏著一口井。
"What makes the desert beautiful is that somewhere it hides a well."
(小王子第二十四章/The Little Prince: Chapter 24)

別總是以為事物都如外觀那樣,其實錯了,就算再糟糕的環境中,裡面也會有一座天堂的

這裡面還有幾句。

對啊,我對小王子說,房屋、星辰、沙漠,讓她們美麗是因為有種看不見的東西。
"Yes,"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 house, the stars, the desert-- what gives them their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is invisible!"

我只看到表面,但是最重要的東西卻看不見。
What I see here is nothing but a shell.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nvisible

珍惜。這兩個是就這樣浮出我的腦子。

原來,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小王子作者) 用心、用筆、透過文字與我交換了這個概念。最後,他在最後一章,用明示的手法 (如果看不出來,那就是暗示啦) 告訴我答案。

眼是盲的,我們必須用心去看。
The eyes are blind. One must look with the heart.

這是一本好書,推薦大家細細品味。
原文是法文,但翻成英文後翻得真的很好。
如果想體會書中情境,還是建議找本英文來看。

閱讀小王子 (英文)。
按這裡http://classicalsays.blogspot.com/

閱讀小王子 (僅第二十四章):

Chapter 24

It was now the eighth day since I had had my accident in the desert, and I had listened to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as I was drinking the last drop of my water supply.
"Ah,"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se memories of yours are very charming; but I have not yet succeeded in repairing my plane; I have nothing more to drink; and I, too, should be very happy if I could walk at my leisure toward a spring of fresh water!"

"My friend the fox--" the little prince said to me.

"My dear little man, this is no longer a matter that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fox!"

"Why not?"

"Because I am about to die of thirst..."

He did not follow my reasoning, and he answered me:

"It is a good thing to have had a friend, even if one is about to die. I, for instance, am very glad to have had a fox as a friend..."

"He has no way of guessing the danger," I said to myself. "He has never been either hungry or thirsty. A little sunshine is all he needs..."

But he looked at me steadily, and replied to my thought:

"I am thirsty, too. Let us look for a well..."

I made a gesture of weariness. It is absurd to look for a well, at random, in the immensity of the desert. But nevertheless we started walking.

When we had trudged along for several hours, in silence, the darkness fell, and the stars began to come out. Thirst had made me a little feverish, and I looked at them as if I were in a dream. The little prince's last words came reeling back into my memory:

"Then you are thirsty, too?" I demanded.

But he did not reply to my question. He merely said to me:

"Water may also be good for the heart..."

I did not understand this answer, but I said nothing. I knew very well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cross-examine him.

He was tired. He sat down. I sat down beside him. And, after a little silence, he spoke again:

"The stars are beautiful, because of a flower that cannot be seen."

I replied, "Yes, that is so." And,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more, I looked across the ridges of sand that were stretched out before us in the moonlight.

"The desert is beautiful," the little prince added.

And that was true. I have always loved the desert. One sits down on a desert sand dune, sees nothing, hears nothing. Yet through the silence something throbs, and gleams...

"What makes the desert beautiful," said the little prince, "is that somewhere it hides a well..."

I was astonished by a sudden understanding of that mysterious radiation of the sands. When I was a little boy I lived in an old house, and legend told us that a treasure was buried there. To be sure, no one had ever known how to find it; perhaps no one had ever even looked for it. But it cast an enchantment over that house. My home was hiding a secret in the depths of its heart...

"Yes," I said to the little prince. "The house, the stars, the desert-- what gives them their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is invisible!"

"I am glad," he said, "that you agree with my fox."

As the little prince dropped off to sleep, I took him in my arms and set out walking once more. I felt deeply moved, and stirred. 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carrying a very fragile treasure. It seemed to me, even, tha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fragile on all Earth. In the moonlight I looked at his pale forehead, his closed eyes, his locks of hair that trembled in the wind, and I said to myself: "What I see here is nothing but a shell.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nvisible..."

As his lips opened slightly with the suspicious of a half-smile, I said to myself, again: "What moves me so deeply, about this little prince who is sleeping here, is his loyalty to a flower-- the image of a rose that shines through his whole being like the flame of a lamp, even when he is asleep..." And I felt him to be more fragile still. I felt the need of protecting him, as if he himself were a flame that might be extinguished by a little puff of wind...

And, as I walked on so, I found the well, at daybreak.

12 10月, 2011

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新東西,而是需要新包裝

越前竹人形の里概観

說穿了,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新東西,而是需要新包裝。

越前 (今日福井縣) 有一個特產,叫做 "竹人形",翻譯過來,應該是竹子娃娃。

在昭和二十七年,幾位老師用當地孟宗竹開始創作,將竹子製作成各種製品與娃娃。
昭和三十年,參展一展成名,成為各界矚目焦點。

這些竹子娃娃,精雕細琢,造型精美。如果你靠近看,一定會大呼太精緻了。

你說他是新東西嗎?不是,老古董啦。你說他是新東西嗎?也是,不同時代有不同新的玩法、包裝、呈現方式。

公式
文化創意產業是  文化 + 創意 + 產業

以竹人形為例,這裡的文化是:
雕刻技藝(工法DNA)、日本造型(深層文化DNA)以及當地的材料、環境


創意是:
製作成的物件、工藝品


產業是:
購買力、典藏價值、觀光、銷售、就業機會

簡單的說,在既有文化上,找到創意,而且做大、獲利,才是門生意。




這裡為什麼舉這個例子?當然是有感而發囉。
最近很多人來信問,可不可以去分享文創機會、文創作法等等。
但是總覺得,問題是在源頭,如果上端政策可以改一點,下端將會產生劇變!!

如果上端不改,僅靠下端自己改,這不是不行,卻是極其辛苦啊!

我們該怎麼改呢?據自己的淺見:(至少有這些要改,細節就不多說了)

第一、文創產業需要機會

請留意上述簡短的竹人形故事,他們是因為展會才開始發跡的。台灣應當多舉辦展覽,但是規模大並不是最重要的,比拼家數、人次其實不太重要。

重點是有什麼是可以看的、有沒有精彩的、有沒有內涵、有沒有工藝水平?展完之後,是不是有利於產業發展,產業可以高興著以創意換取報酬。

但是,台灣多數展覽是 "創意" 取勝,卻往往少了文化細節;或是以上皆有,但缺一些要件,勾不起購買力(CP值低),或是不實用(好看沒用處),因此不足以成為產業。

這跟某些展會過度偏重科技與新潮流有關。

文創其實幾乎無所不包,能賣的老東西,只要再包裝,比花時間想新的要來得快。
因為,多數老東西本來就是能賣的項目,只是賣相不好。

其次,我們有沒有一些像樣的獎,來推動文創呢?似乎也不夠。請看竹人形的受賞表:


受賞歴
平成4年越前竹人形「ほたる狩り」日本商工会議所会頭努力賞 受賞
平成5年越前竹人形「豊穣の舞」全国土産品審査会運輸大臣賞 受賞
平成5年越前竹人形「ひぐらし」国際工芸美術展 入選
平成7年越前竹人形「亥」日本商工会議所会頭賞 受賞
平成10年越前竹人形「萌筍」新院展30回記念賞 受賞
平成11年日本文化振興会 国際芸術文化賞 受賞
平成11年越前竹人形「瑞光」第31回新院展特選 受賞
平成11年福井県丸岡町表彰 芸術文化特別賞 受賞
平成12年福井県知事表彰 工芸文化功労賞 受賞
平成13年日本文化振興会 日本文化振興会賞 受賞
平成14年モナコ公国名誉賞 受賞
平成15年AMSCスペイン芸術褒章 受賞


如果,台灣每年也推一些獎,是不是就可以一方面鼓勵,一方面幫文創業者推銷了呢?
這樣消費者進去一家店,看到 獲XXXX獎 或是 XXXXX單位推薦,就像牛肉麵節一樣,
是不是能夠發揮政府的功能呢?

(這裡說的獎,是一種行銷方式,不是頒了就算。牛肉麵節是一種好的參考方向)

第二、文創產業需要人才

說到人才,就要問這是什麼樣的人才,這種人才,要怎麼培養。
按照目前教育部的方針,已故的 Steve Jobs 恐怕很難去大學教書,因為他大學並沒畢業。
事實上,他連大一都沒念完。

政府應有條件的推出技藝認證,讓老師傅可以用 "同等學歷" 去任教、去分享。

另外,要教什麼?

創意是很難教的東西,靠創意賺錢更難。
如果政府針對師資舉辦研習活動,讓老們、業界互相交換心得,可能是一個解法。

總之,創意不能躲在象牙塔裡製造。
不然教出來的學生,是完全沒有戰鬥力的。

老師在哪裡?

南部學校,師資極缺。如果寒暑假,能夠安排讓教文創的老師們南北學習,
或是補貼北部老師到中南部教書,或許也是一個解法。

試問,台北一位兼職文創講師要如何到高雄去教?
一小時五百多元,教四小時都不夠高鐵車資哩。更何況,五百多元...... 時間成本....
(因此講師這職業肯定不是文創好生意)
可想而知,這些去教的老師,是抱持著多大的熱情志工的心態啊!(感動)

第三、文創產業需要遠見

文創不是今年辦了,明年就會成功。
關於文創,政府有沒有十年計畫?

不過,先要有毅力能十年不斷推動、不斷反思、不斷成長的相關部門吧。呵呵~~
這到底是哪個部門該想這些的啊....

請加快腳步吧!我們常說,台灣有軟實力。

請別忘了,軟實力是要磨、要練的,軟實力放久了,就沒實力啦。

結論:我看,我們還是從下端慢慢努力吧。上端的,請加油。共勉之!

網站請參考:
http://www.takeningyo.com/index2.html


利用案内
住所名 称越前竹人形協同組合 「越前竹人形の里」
住所住 所〒910-0331 福井県坂井市丸岡町上久米田
TELT E L0776-66-5666
FAXF A X0776-66-4828
URLU R Lhttp://www.takeningyo.com
営業時間営業時間9:00~16:30
休館日休 館 日12月26日~12月31日迄のみ
工房見学料(創作竹人形館を含む)工房見学料(創作竹人形館を含む)※カード決済はできません。
○一般 300円
○小・中学生 150円
○身体障害者の方は無料です。
施設のご案内施設のご案内
敷地面積 18,600㎡
建物床面積 3,100㎡
駐車場 大型バス80台収容
本館1階 展示即売コーナー、軽食コーナー
本館2階 大食堂椅子席550席、和室60畳
別棟 竹人形工房、創作竹人形館、竹細工実習教室(要予約)
当里から主要観光地への所要時間(お車で)当里から主要観光地への所要時間(お車で)
永平寺・・・約15分東尋坊・・・約45分
丸岡城・・・約10分芦原温泉・・・約35分
県立恐竜博物館・・・約30分山中温泉・・・約25分

27 9月, 2011

博物館搞文創的好案例:Mütter Museum

(有言在先請注意,部分連結不適合膽小、剛吃過飯、胃痛、怕屍體者進入)

這是一個博物館網站,Mütter Museum 專門收藏些怪東西。有多怪?畸形人的肢體、殘骸,還有很多人體部位,奇怪的土著頭顱等等。重點是,首頁有很多博物館自製影片,怎麼說呢?想搞文創,我強烈建議來看一看吧。

我找一個比較不血腥的影片放在這裡,說實在,裡面也沒有很血腥的,只是看到那些人類遺骸,有人會不舒服吧。各位可以見到,用輕鬆與實作的方式介紹,真得是很容易懂啊!

這種介紹方式,拉近了 "展覽物" 與 "參觀者" 的距離。一般博物館,也是靜態展覽,要不然就是模糊的、老舊的照片、影帶,遠不如這裡看得清楚、仔細。



我們的博物館網站都很正式,不苟言笑的,沒這麼風趣的對白。

如果博物館能每週拍一部,肯定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也容易招攬更多人進館一窺究竟。對於目前正在進行博物館文創計畫的夥伴們,千萬參考一下。

各位可以再看一部:



哇!! 各位發現沒,裡面很多跟血有關的字眼,沒辦法,是醫學博物館嘛。我對 "血" 這個字很敏感,不過對這網站來說,這應該是常用字之一。

這個怪不拉機的博物館,到底在哪?為何要成立呢?

原來啊,這博物館在費城,當然也跟醫學研究有點關係。
如果你無法前往,可以看一下虛擬導覽

博物館位於 Center City 區,收藏許多醫學相關的怪東西。基本開始是 Dr. Thomas Dent Mütter 在 1858 年所捐贈的收藏品。

The Mütter Museum is a medical museum located in the Center City area of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It contains a collection of medical oddities, anatomical and pathological specimens, wax models, and antique medical equipment. The museum is part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Philadelphia.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collection, donated by Dr. Thomas Dent Mütter in 1858, was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a fee one may personally view the museum.

如果各位還想知道更多,不妨上 Wiki Mütter Museum相關詞條 閱讀一下。

我就不剝奪各位學英文的機會了。

06 6月, 2011

你學會圖像思考了嗎?

圖像思考是人類的天賦,從遠古時代就開始流行了。

一般來說,文字是以線型作為紀錄的方式,沒有相對關係,沒有前後次序,而且不容易一目了然。文字紀錄受限於講者的說話速度、寫者的手寫速度,經常寫完後筆記本自己都「看嚨毋」;而且文字撰寫難以掌握「具體的結構」,事後追蹤與回憶當時「案發經過」難度非常高。

圖像剛好顛倒,可以是發散的,卻也可以收斂,但絕對不是線型的。圖像記憶的效率比文字好,畫面比文字快速理解又能乘載更多訊息,透過圖像更容易表達一件事,之後回顧也很方便。

圖解效果也很驚人,而且在簡報、企劃、講演、表達時,適時的用畫面解釋一件事,比用說得快上數倍,描述也更加簡單明瞭。有道是,「有圖有真相」,圖解的妙用真的多多。

為了能發揮圖像思考的效果,我們可以借助工具。這裡介紹一套免費的工具,可以安裝在 Mac 或是 PC 上運作。更重要的,這套軟體可是免費的喔。

軟體名稱:XMind Downloads (Latest Version: 3.2.1)
Fill in the XMind Questionnaire, and Tell XMind team your feeling and requirements
軟體類型:freeware
(Pro版本需付費:一般人都用不到Pro版)

Please select the XMind download link for your specific operating system. Every package now contains seven language packs, English, German, French, Spanish, Japanese, Chinese(Simplified), and Chinese(Traditional). XMind will automatically choose language to fit your OS's settings. Changing your OS's language settings will change XMind too.

Every package makes both Xmind and XMind Pro available.
免費下載地點
http://www.xmind.net/downloads/

26 4月, 2011

名詞大解釋

最近需要用到,所以來個名詞大解釋:


  •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簡稱委託代工。接受業主指定,按業主提供的設計代工製造。
  •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簡稱設計加工。為業主提供設計外,還能提供代工製造。
  • OBM(Own Branding & Manufacturing),簡稱自有品牌,自己脫離代工行列,創造自有新品牌。
  • 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電子代工製造服務。相對於OEM或ODM服務僅提供設計與代工,EMS所提供的是知識與管理的服務,例如產品維修服務、物料管理等等。
  • ECM(Electronic Contract Manufacturing),EMS也有人稱之為ECM。還有一種ECM是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的縮寫,這是企業內容管理的意思。
  • CMMS(Component Module Move Service),零組件模組的垂直整合商業模式,主要提供業主一站式全面式服務。
  • JDVM(Join DeVelopment Manufacture),協同設計開發與製造。
  • JDSM(Join DeSign Manufacture),協同研發製造或聯合設計製造管理。

05 4月, 2011

創意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跟老李已經不是第一次開會了,每次我受邀到他公司一起開會時,他的一級主管們都會到齊。他要我幫他診斷公司,挽救日益下滑的業績。

這些主管們態度謙和又很有禮貌,我從他們的發言與簡報觀察,這些可全都是身經百戰的商場老手。只不過有一點我很不習慣,就是會議從頭到尾都很安靜,尤其是老李講話時,大家在座位上挺胸坐直的樣子讓我覺得很有距離感。

他跟朋友說,他是最能「容許變革」的人,就連會議上都免不了講了四、五遍「有話就講,這是個開放的公司」、「要改就快,我們不能等」、「有什麼好建議,你們儘管提上來」。

我在潛伏了三個月後,向老李報告了我的想法。其實,這家公司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員工不好,不是方法不對,而是老李的管理跟不上時代變化

事實上,老李的成名作在業界大家都非常驚艷,那次作品也非常成功。但是隨著時代變化,那一招已經無法在今日世界能有作為,重覆再使出那一招,變成這一家公司唯一的武器。這就好比當初大砲發明確實很轟動,但當時代不斷演進,出現導彈、洲際飛彈後,這發明人卻還沉湎在大砲的光輝下,硬是認為大砲可以打贏戰爭一樣。

我用了一些方法,好不容易改變了老李。雖然沒有辦法100%讓他變化,不過現在這個制度確實已經展開、發酵。現在的會議,開始有人會推翻老李的說法,提出更有建設性的建議。而老李也落得輕鬆,因為同事們想的都比他還多、還廣、還深。

各位部門主管、公司老闆們!想要創造一言堂、枯燥無味、大家都是應答蟲的辦公室環境嗎?這裡有幾個建議可以幫你:

(這是反話,各位應該看得懂吧?)

一、經常說對同事說「你錯了」
二、經常打斷別人的發言
三、經常不聽完對方的話,或是對方講到一半就打斷
四、經常不給別人發言機會或是輕視別人的見解
五、對於同事,經常辯到贏為止
六、除了開會,沒有其他時間會與同事們溝通
七、不給同事提出見解的場合與機會

人真的很怪,只要有一、兩次的負面印象,信心將會全失!當一個老闆說「好、好,擬個報告來看看」,然而有人擬了,報告卻完全不被重視丟在一旁。那麼就別期待他還會有下一次。

同樣的道理,想要廣開言論、集思廣益,你要學會聽,而不是只會講

04 4月, 2011

數位出版的創意行銷人才班(四月班)

數位出版的創意行銷人才班(四月班)
 
本班通過100年度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躍進計畫委外人才培訓審查。由經濟部工業局補助學員近50%學費,原價6,775的課程經補助後每位學員僅需負擔3,410元。報名及課程諮詢請撥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068-089;報名即將額滿,請立即報名!

本課程已接受政府補助,不合併使用其他優惠活動。
課程發票將統一於開課當天提供,謝謝


課程緣起與簡介
面對數位時代來臨,電子書、電子期刊、資料庫、行動內容等改變資訊流通方式的數位出版,儼然形成新時代的閱讀趨勢。閱聽眾想看到的不再只是紙本書原封不動的搬到網路的電子版。隨著電子載具的日新月異及迅速普及,2011年數位閱讀將正式進入「隨身行動裝置」的時代。
然而,傳統出版業者面對此一新興革命,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了各式各樣如facebook、twitter等結合社交與閱讀功能的網路帳號。透過網路平台,除了可以隨心所欲自行決定自己想閱讀的內容,推薦精彩內容給朋友,進而演變成社群閱讀的趨勢。也可以透過數位電子化,促使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數位出版者。傳統出版業者,面對數位閱讀的趨勢,該如何將既有的內容,重新以符合不同載具(device)透過不同界面(interface)的方式,讓讀者得以感官體驗這些承載著圖文、影像、動畫、聲音等訊息內容的媒介,為讀者創造出最美好的閱讀體驗。
因此,本課程的重點將在於如何培育具備「數位出版的創意行銷人才」,從「內容」、「創意」以及「行銷」上加值,協助學員創意思考重新定義符合業務需求的量身行銷模式!找到個人未來的競爭力。

課程目標
數位出版的創意行銷人才班是希望透過「數位出版產業概況」、「實務案例分享」,以及「創意行銷活動演練」的方式,提供數位出版產業的主管人員、行銷企劃人員到業務推廣人員更深入了解數位出版的相關內容,透過行銷企劃能力培養與實作讓學員學以致用,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才。

招生對象
◎大專以上或相關產業工作一年以上資歷,具有實務經驗。
◎目前擔任出版、音樂、數位雜誌、圖書、影音、有聲……等各類數位出版內容產業之中高階主管、行銷企劃人員 或 業務推廣人員。
◎有志從事與上述數位內容相關產業之行銷企劃人員 或 業務推廣人員。
◎從事各種文化創意產業,並積極尋找有效數位發行管道者。
◎從事各種文化創意產業,並希望培養與提升自我行銷技巧者。

課程大綱
◎數位內容應用與趨勢
1.什麼是數位內容?
2.數位內容能變出什麼把戲?
3.出版社、硬體商、服務商、電信業、 電子書、出版平台,你們到底在搞什麼?

◎與每一個企業都有關係的數位出版
1.從生活到行銷
2.個人出版與企業出版
3.部落格、Facebook、Twitter,行銷無所不能放輕鬆
4.雜誌報紙和網路新聞的大未來
5.企業如何用數位出版幫自己打一場網路戰

◎數位閱讀無所不在
1.數位閱讀與一般閱讀有什麼不一樣?
2.追求數位閱讀與數位出版的方程式
3.善用讀者閱讀趨勢的行銷秘訣

◎行動閱讀數位電子書
1.一紙四屏的新世界
2.當我們都在雲端
3.行動閱讀的新情境
4.行動閱讀發展的困境

◎數位內容ipad應用
1.不被看好的數位生活?
2.數位生活大推手
3.APP來了!!

◎數位內容的行銷
1.認識行銷,改變自己成為行銷人
2.自我診斷我是誰
3.虛擬、實體商品的差異與行銷的概念解析
4.行銷的規劃與進行
5.撰寫以數位內容為行銷工具的行銷計畫書

◎社群的經營與管理
1.從實務看數位內容的案例
2.社群規劃與實作
3.十種行銷與說服模式研究
4.創意行銷計劃擬定

◎創意行銷訓練:市場定位
1.如何分析市場
2.市場定位的重要性
3.創意行銷計畫

◎創意行銷訓練:消費者心理
1.互動與溝通原理
2.推廣與消費心理
3.創意行銷計畫

◎創意行銷成果
1.課程回顧
2.創意行銷成果簡報分享
3.執行過程問題綜和檢討


講師簡介
薛良凱
現任
艾莉絲國際行銷公司 發展部顧問
台灣青年向上聯盟 發起人
經歷
•誠品書店網路事業部營運長
•國立故宮博物院顧問
•博庫數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世新大學圖傳系 講師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傳系專任講師
•博庫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台北書展基金會 數位出版館策展人
•城邦出版集團數位出版部副總經理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電腦家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C home總編輯
•數位出版、網路行銷

竇立德
現任 城邦媒體集團 業務處經理
經歷
•寵物一生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安瑟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商務處總監

林敬哲
現任 Studio A 講師
經歷
•翰鼎企業管理顧問
•IBM授權經銷商門市主任
•HP授權經銷商門市主任
•Apple授權經銷商區經理
•2005~2010 ASTO Product Professional
•Apple Certified Support Essnetial
•10年蘋果電腦及相關產品使用經驗

開課期間:2011/04/25 - 2011/05/26
  (  ※ 有興趣之學員,請及早報名。若於開課當日欲報名者,請電洽學學客服中心。  )
講師: 薛良凱(福克斯) 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 理事長/艾莉絲國際行銷公司 發展部顧問
總時數: 20 hrs
價格:NT 3410
地點:學學文創志業內湖大樓 4E
招生對象:僅限在職人士報名,詳細請參考上述
備註:-缺課以兩小時為限,個人出席率未達80%不頒發結業證書。
課程資訊
上課日期上課時間上課主題講師時數
04/25 (一)19:30 - 21:30數位內容應用與趨勢薛良凱(福克斯)2
04/28 (四)19:30 - 21:30與每一個企業都有關係的數位出版薛良凱(福克斯)2
05/02 (一)19:30 - 21:30數位閱讀無所不在薛良凱(福克斯)2
05/05 (四)19:30 - 21:30行動閱讀數位電子書竇立德2
05/09 (一)19:30 - 21:30數位內容ipad應用林敬哲2
05/12 (四)19:30 - 21:30數位內容的行銷薛良凱(福克斯)2
05/16 (一)19:30 - 21:30社群的經營與管理薛良凱(福克斯)2
05/19 (四)19:30 - 21:30創意行銷訓練:市場定位薛良凱(福克斯)2
05/23 (一)19:30 - 21:30創意行銷訓練:消費者心理薛良凱(福克斯)2
05/26 (四)19:30 - 21:30創意行銷成果薛良凱(福克斯)2
資訊出處按[ 這裡 ]  | 要報名按[ 這裡 ]

26 3月, 2011

文創是文化加上創意

文創文創,文創是文化加上創意。

文創包含更多文化的元素在裡面,而文化是一種認識、理解、詮釋、反思的混合過程與結果,想要添加文化在設計裡,就必須先深入汲取文化的精隨。沒有文化在其中的創意與設計,根本談不上是文創。就像沒有靈魂的文章、音樂、電影,是絕對勾不起讀者共鳴的。

好設計是一種創造、發明的結果,我相當佩服那些近乎天才的好設計,那些表現在功能、顏色與造型上設計,常讓人嘆為觀止。但是文創,不能一味強調改變、創新與創意。真正的文創精神,是包含一種文化層次在裡面,是融入一種精神與運動在其中。

為什麼常聽到大家說,文創需要有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好的文創,背後必然有歷史、有因果、有著動人的一段源由。這也是為什麼文化創意商品,能夠吸引人去購買、使用的原因。因為大家買的不僅是一個商品,還透過購買商品去認同了一個文化

且看吉田兄弟 (Yoshida Brothers) 如何玩轉文創吧!




文創需要改變心態、認知,更需要一顆童心

小王子一書的作者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曾經說過,「成人永遠都無法了解一些事,這對小孩而言是非常辛苦的,因為他們要不斷地向成人解釋每一件事。

這句話對許多人來說是挺奇怪的,成人來自於小孩,成人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小孩的事呢?這不是太詭異了嗎?

這一點都不詭異。一個生產玩具的老闆,同樣也曾是消費者(至少他曾是小孩吧),但是常摸不清現在的消費者(小孩)需求。賣日式煎餅的頭家,當然也會吃飯,不過他能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樣的口味嗎?就連大型公司都不斷在摸索,消費者到底想買什麼?

我們要談的,是心態與認知這兩件事。

服務的心態

在十八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年代,或許你生產什麼,大家就會買什麼。當我們生產有剩餘,可以累積轉化成為貨幣,或是做加工、再造,變成其他商品。當供應低於需要,賣什麼都很方便。物以稀為貴,連麵包、清水都不易取得時,有資源者便成為贏家。

今日科技發達,資源與技術取得非常容易,除了少數我們一般製作工程較為繁雜、毒性或是設備太貴的「高科技」外,外包也都能解決我們的需求。

因此,想要把商品銷售出去,獨家、優勢、奇特、設計商品本身的競爭力正在下滑,因為有時候這樣的產品難逃惡質山寨模仿的命運。品牌是一種解決方式,不過品牌是奠基在「忠誠度」上,三、五年經營都算是短的了,耐心與堅持考驗著經營者的能力。

不斷靠設計維持競爭力成本頗高,許多經營者轉而注意到了軟性能力模仿很難,比方說各種服務,這個成本相對低多了。我曾為幾家公司規劃過「服務」動線,協助店家調整接待方式、處理原則,用這方法慢慢抓住消費者的心。

我發現,軟性服務的設計,連SOP都要添加許多軟性元素。一位動作標準、迅速,但是卻張著晚娘面孔的服務生,怎麼可能贏到消費者的稱讚?所以我會在軟性設計中增加兩個元素:一是要服務中訓練員工改變心態,一是要訓練改變態度。

就像核能反應一樣,這兩種設計是有半衰期的。剛受訓效果最好,但是約一季後會衰退一半,然後是再一半,一年內多數人會恢復到「幾乎是原狀」。這跟訓練方式沒什麼關係,反而是跟人類的天性有關,人會慢慢遺忘初衷。因此復訓、再訓就變成公司的重要工作,要維持競爭力,就要不斷把這一塊軟實力補起來。尤其是每季公司要針對這些項目再補強,連續一年後,把這些內化成「企業文化」,那麼效果就不會這麼容易衰減了

對世界趨勢的認知

文創者的第二個誤解,是錯把世界趨勢看做是永遠不變。這是一個變動的世界,每分每秒都不可能一樣,歲月也不可能重覆,因此我們會不斷活在很新、很多元、很複雜的世界。我們之前熱銷的,現在未必可以賣。現在熱銷的,將來也未必可以賣。至於手頭的黃金銷售方程式,未來也可能會變化、失效。

這很正常。流行、社會、想法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不要把自己固定一個思維框框裡面,不然你遲早要後悔的。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回答「為什麼成人永遠都無法了解一些事」。因為他們「自以為了解」,其實他們了解的是他們「那時候」的想法、是在那時候的「時空背景」下的經驗。因為時間不會回溯、歲月不會倒退,那一刻再也無法重現,所以拿以前的經驗來跟現在比,只不過換來「你不懂啦!」

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許多年紀輕的朋友。他們學會如何應付家長,知道家長要什麼標準答案,所以盡量都能敷衍。然後暗地裡,照樣聽自己想聽的音樂、看自己愛看的書、交男女朋友、偷偷去看電影。哈!我們自己不也這樣過來的?之後的每一代,也都會不斷的演下去吧。

想要更了解世界趨勢,就跟世界一起變吧!別抗拒潮流、刻意阻擋它們。它們不是怪獸,反而是自己致勝的關鍵資訊。保持一顆孩童的心,平常心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相信你會慢慢抓到那個感覺的。加油!

22 3月, 2011

(教育訓練課程) 7月班 發掘自我潛能:開啟自己的創造力大門 Your Potential for Creativity

發掘自我潛能:開啟自己的創造力大門 Your Potential for Creativity
 
科學家發現多數人大腦被開發、利用的部分不到20%,各種感官使用率更低。腦活動與感官的開發,是靈活運用自己的第一步,對自己終身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能夠靠自己慢慢鍛鍊,開發自己的大腦與感官(眼耳鼻口舌身)的使用方式。

另一方面,我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大幅衰退。每個人還是小孩的時候,能寫得出我最想要做的事,能夠胡亂說出天馬行空的想法,為什麼長大了卻說不出來?那是長久以來學校教育的打壓?礙於現實的壓力?還是熱情的衰減?我為什麼變成想個點子都很難?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這個樣子?

練功都有罩門,那是我們要防守、不斷鍛鍊精進的地方。現在,我們願意了解自己的弱點,願意接受這個弱點,甚至把弱點改善。更高段的是,如何善用弱點,變成自己的強項,終於能練就金鐘罩鐵布衫。

本課程重新發堀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升自我思考力,增加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創意能力。

【適用對象】
1.針對想要增進自我察覺能力者所設計,讓自己更認識自己、讓自己更認識環境,以應付這多變的社會環境。
2.適合想要提升自我思考力、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能在此訓練中獲得更多創造能量。

【課程內容】
1.認識自己的能力
2.認識世界
3.打開感官與觀察力
4.增進自我創意
5.創意練習
6.創意分享與再精進

【預期效益】
1.升級更新自我軟件與硬件,提升自己的察覺能力,能認識自己的能力、世界的變化以及如何做會更好。
2.增加自己的創意能力,可以實際體現在工作表現上。

講師簡介
薛良凱

現任:
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 理事長
艾莉絲國際行銷公司 發展部顧問

經歷:
誠品股份有限公司網路事業處營運長
好果子智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協理
博庫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PC home雜誌總編輯
Cite城邦出版集團數位出版部副總經理
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數位出版展區策展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學系講師等

工作專業:
(1)企業教練與品牌管家
(2)文創產業顧問
(3)教育訓練專家
(4)創意工程與市場行銷顧問
(5)數位出版與出版相關顧問

教學與專案經驗:
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世新大學、文化大學、高雄大學等學校部分學程合作講師、學學文創志業、台北市立圖書館、國立台中圖書館、國立高雄圖書館、行天宮圖書館、靜宜大學圖書館、資策會、國內知名學習中心講師、時報文化出版、格林文化出版顧問、故宮博物院、文建會、研考會、客委會、新聞局、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參與評審與計畫委員等

相關連結:

薛良凱的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Fox.Hsueh

薛良凱的筆記:行銷、品牌、文創、出版、教育、課程與網路的混搭空間
http://epublish.blogspot.com/

薛良凱:古埃及文字(Hieroglyphs + 象形文字)
http://egyptwords.blogspot.com/



【本課程已獲准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認證】

 
開課期間:2011/07/04 - 2011/07/18
講師:薛良凱(福克斯) 艾莉絲國際行銷公司 發展部顧問 /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 發起人
總時數: 6 hrs
價格:NT 1500
地點:學學文創志業內湖大樓
招生對象:一般大眾
備註:本課程請務必全程參與,請勿缺席,有助學習效果。
課程資訊
上課日期上課時間上課主題講師時數
07/04 (一)19:30 - 21:30發掘自我潛能:開啟自己的創造力大門1薛良凱(福克斯)2
07/11 (一)19:30 - 21:30發掘自我潛能:開啟自己的創造力大門2薛良凱(福克斯)2
07/18 (一)19:30 - 21:30發掘自我潛能:開啟自己的創造力大門3薛良凱(福克斯)2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