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與最新文章


許多新文章,會散布在 Facebook 與公司網站。如果你想找最新課程,可以到普拉爵課程中心 這裡找找看。
聽過演講的夥伴,歡迎你來普拉爵的文創基地按讚,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
如果你想聯絡我,可以留下資訊,或是到 Facebook 來互相切磋。

08 12月, 2011

幫你測量「相見恨晚」的程度

在Facebook上,當妳們有超過100個共同朋友,而妳們卻不認識,就表示妳們:「相見恨晚」。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朋友說,「有一位胡老師 (化名) 很優秀,你該見見她,聽她講她的理念,保證你會收穫很大。」但當我追問那位胡老師全名是什麼?能幫我介紹嗎?卻得到一時想不起來,下次一定會記下來的回應。


然後又隔一陣子,又會聽見「我前幾天聽到胡老師演講,真的很棒,你該見見她」云云。但也說不清胡老師怎麼聯絡,胡老師到底在哪邊可以找到。

當很多人都在提胡老師、胡老師的時候,某天,我在 facebook 遇到了疑似胡老師的人。其實應該說,她幾乎天天都會出現在我 facebook 畫面右邊那欄「你可能認識的人」裡面。

Hu XXXXXX
100多位共同朋友

每次都出現也不奇怪,我早在懷疑這些人物出現的邏輯是什麼。但是我在想,這 Hu 是誰啊?怎麼跟我會有這麼多共同朋友。於是,我開始打入我自己交往比較久 (現實生活中) 的朋友,看出現什麼結果。

隨便打三個,在友誼紀錄網頁,出現這樣的資訊:

郝明義 229個共同朋友  (郝先生交往超過十年
查理王  159個共同朋友 (蔡瀚毅交往五年左右)
鄧文淵  99個共同朋友 (鄧大哥交往一年左右)   
() 內是現實生活的認識時間。

果然耶。交往久的,理論上共同朋友較多。

但也要看對方的個性,有人天生不喜歡加入別人,而且嚴格管制,表列的朋友數量當然少囉 (facebook朋友,與現實生活中朋友成正比嗎?這也值得研究) 。表列的朋友少過百人,那又怎麼可能有超過百人的共同朋友??

所以,數量非關鍵,重疊性才是關鍵。而對方的朋友總數,與和妳共同朋友的比例愈接近,妳們關係愈親密。

天啊~ 這快要可以發展出論文囉。(快聯絡百齡老師<---我腦裡的聲音)

也就是說相見恨晚方程式可以寫成:

 A和妳共同朋友總數
------------------------           =    這比例越接近1    =   妳們關係越密切    =   見面會很投合(?) 
    A的朋友總數


還是回到胡老師吧。因此我就寫封短訊給她,問她,你是不是在某某地方演講某某議題的胡老師啊?沒想到對方說:你是薛老師吧?我有好幾個朋友跟我說,我一定要認識你,因為......(略)

這也真是太奇妙了吧,各位說是嗎?後來一聊,果然很多理念是契合的,世界真是奇妙。突發奇想:

Facebook 應該開發 soul mate 或是 pre- best friend 功能。顯示一旦交往, "你可能會非常要好" 的程度。也可能是要找夥伴,快速找出研究、興趣、概念相同的人,但是目前呢,兩位並不認識對方。

所以,一個不科學、很感性、無根據基礎初步結論

1. 若你 facebook 認識一百人以內,又有10個以上共同朋友,那也算是「相見恨晚」的人了。
2. 共同朋友比例高,表示共同性高,「相見恨晚」機率也高。
3. 活動力高的人,朋友多,傳播力也高。因此,兩個有千人以上的朋友,也相互認識的機率非常高。
4. 活動力高的人會相互吸引,遲早被 facebook 騙去拉在一起。

0 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