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與最新文章
07 3月, 2012
什麼是創意的來源 (3) (完結)
變化太快,正是這幾年我們所遇見的真實現象。Intel創辦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三十幾年前曾提出一種想法,他認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約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這項後人稱之為摩爾定律的法則,直到今日還很有效果,而且經過許多人的研究發現,在其他科技產業也有類似的現象出現。這些固然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寫照,但是另一方面,也顯出要勝過競爭對手,僅靠老東西、舊服務是無法獲勝的,因為你可能只能暫時領先十八個月而已。
伴隨最近一波網路帶來的企業的興衰變化,我們見到許多傳統企業無法繼續維持其優勢,百年老店不敵新企業服務的尷尬狀況。然而沒多久,這些才剛竄起的企業,又在更短的時間內被另一個新企業擊倒。這再再都顯示一項鐵律,企業能維持優勢的時間越來越短,想要永續經營,就必須要定期拿出新花樣。
不僅是單一企業受到威脅,進步的壓力有時會讓整個生產鏈全部大洗牌,嚴重時還能摧毀掉整個產業。乍看之下,音樂產業像是科技發達的受害者,但若把時間軸拉長到幾個世紀這麼長,那麼十幾年間發生的事就又不足為奇了。最早,作詞曲的人必須也要會演奏,或是自己下場指揮,所以會作詞曲的音樂家、懂演奏的樂師能賺到創作費、演出費。到留聲機發明後,他們的音樂可以被複製,樂手面臨失業,但是壓製唱片、唱盤卻開始賺錢謀利。接著角色先後被廣播、錄音帶、CD、DVD奪走。最近一次戰役,暫時由網際網路領先,但是沒有人知道,不久誰又會把網路消滅。
雖然企業再造已經不是什麼新名詞,不過企業再造確實是企業永續生存的唯一關鍵。如果企業不跟著時代脈動變化,那麼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夕陽產業」。把社區型甘仔店升級成24小時便利商店是創意,再把裡面加入提款、繳費、熱食更是創意,為了提升來客率與客單價,早餐、咖啡、集點、免費座位、無線網路全都端上桌,這些難道不都是創意?當市場進入飽和狀態後,企業競爭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現代,創意已經不僅僅是一項主動優勢,更是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但讓我們非常好奇的一點,到底什麼是驅使尖端創意者找到擊破點的關鍵機會呢?為何在常人眼中一塊堅不可破的玻璃,在創意者的眼中,就好像自動出現了幾個破綻呢?這就像大家都在從眾向左走的時候,怎麼會有人膽敢打破常規向右走呢?
創意者有幾種明顯的外部特徵,其中「不安分、不墨守舊規」經常是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無論是發明、繪畫、表演、設計或任何領域,想要突破就不能總是用老樣子去面對,總必須想些什麼方式,超越原先的自己。不過這是結果,並不是原因,如果我們學習、模仿創意所表現出的外顯結果,那是怎麼樣也學不會創意的。
創意者想要突破,並不是因為想要搞怪、標新立異,也不是因為這樣才能吸取眼球、奪得目光。創意者想要改變,是因為他們深切知道「世界正在急劇變化」。科技進步,把很多原有不可能的事迅速實現;同時間,又把很多的現實變成無用、無趣。這種快速的進化與嬗遞交錯,如果不是對世界變化有所覺悟,很快就會跟不上世人的腳步,抓不到流行的腳步,也絕對無法誕生出好的創意。創意者要改變,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不改變,就只好看著別人改變。創意者要改變,是因為要迎合多變的世界,是不得不變。
據美國專利局(USPTO)統計,1963年間向該機構申請的美國與境外專利(Utility Patent Applications)獲證數有85,869件,到了2010年,每年獲證數提升到490,226件(約5.7倍)。比較1963-1967與2006-2010的五年間獲證數總和,共激增了516%。
參與過這麼多次大腦風暴、腦力激盪、發想會議,我知道同樣一群人,使用同樣空間,相同的方式,一樣的主持結構,再有動機、有熱情、有智慧的夥伴,都會慢慢變得比較遲鈍。這樣的行進方式,好比在特定的軌道上運作,每個人就像顆行星以特定模式自轉、公轉,可預期心理導致無趣,過度有規律則容易讓創意機能僵化。
這裡必須再強調一次,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如果想要變得不一樣,那麼就要活得不一樣,因為相同配方與流程,產生出的結果也不會相差太遠。
伴隨最近一波網路帶來的企業的興衰變化,我們見到許多傳統企業無法繼續維持其優勢,百年老店不敵新企業服務的尷尬狀況。然而沒多久,這些才剛竄起的企業,又在更短的時間內被另一個新企業擊倒。這再再都顯示一項鐵律,企業能維持優勢的時間越來越短,想要永續經營,就必須要定期拿出新花樣。
不僅是單一企業受到威脅,進步的壓力有時會讓整個生產鏈全部大洗牌,嚴重時還能摧毀掉整個產業。乍看之下,音樂產業像是科技發達的受害者,但若把時間軸拉長到幾個世紀這麼長,那麼十幾年間發生的事就又不足為奇了。最早,作詞曲的人必須也要會演奏,或是自己下場指揮,所以會作詞曲的音樂家、懂演奏的樂師能賺到創作費、演出費。到留聲機發明後,他們的音樂可以被複製,樂手面臨失業,但是壓製唱片、唱盤卻開始賺錢謀利。接著角色先後被廣播、錄音帶、CD、DVD奪走。最近一次戰役,暫時由網際網路領先,但是沒有人知道,不久誰又會把網路消滅。
雖然企業再造已經不是什麼新名詞,不過企業再造確實是企業永續生存的唯一關鍵。如果企業不跟著時代脈動變化,那麼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夕陽產業」。把社區型甘仔店升級成24小時便利商店是創意,再把裡面加入提款、繳費、熱食更是創意,為了提升來客率與客單價,早餐、咖啡、集點、免費座位、無線網路全都端上桌,這些難道不都是創意?當市場進入飽和狀態後,企業競爭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現代,創意已經不僅僅是一項主動優勢,更是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但讓我們非常好奇的一點,到底什麼是驅使尖端創意者找到擊破點的關鍵機會呢?為何在常人眼中一塊堅不可破的玻璃,在創意者的眼中,就好像自動出現了幾個破綻呢?這就像大家都在從眾向左走的時候,怎麼會有人膽敢打破常規向右走呢?
創意者有幾種明顯的外部特徵,其中「不安分、不墨守舊規」經常是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無論是發明、繪畫、表演、設計或任何領域,想要突破就不能總是用老樣子去面對,總必須想些什麼方式,超越原先的自己。不過這是結果,並不是原因,如果我們學習、模仿創意所表現出的外顯結果,那是怎麼樣也學不會創意的。
創意者想要突破,並不是因為想要搞怪、標新立異,也不是因為這樣才能吸取眼球、奪得目光。創意者想要改變,是因為他們深切知道「世界正在急劇變化」。科技進步,把很多原有不可能的事迅速實現;同時間,又把很多的現實變成無用、無趣。這種快速的進化與嬗遞交錯,如果不是對世界變化有所覺悟,很快就會跟不上世人的腳步,抓不到流行的腳步,也絕對無法誕生出好的創意。創意者要改變,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不改變,就只好看著別人改變。創意者要改變,是因為要迎合多變的世界,是不得不變。
據美國專利局(USPTO)統計,1963年間向該機構申請的美國與境外專利(Utility Patent Applications)獲證數有85,869件,到了2010年,每年獲證數提升到490,226件(約5.7倍)。比較1963-1967與2006-2010的五年間獲證數總和,共激增了516%。
參與過這麼多次大腦風暴、腦力激盪、發想會議,我知道同樣一群人,使用同樣空間,相同的方式,一樣的主持結構,再有動機、有熱情、有智慧的夥伴,都會慢慢變得比較遲鈍。這樣的行進方式,好比在特定的軌道上運作,每個人就像顆行星以特定模式自轉、公轉,可預期心理導致無趣,過度有規律則容易讓創意機能僵化。
這裡必須再強調一次,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如果想要變得不一樣,那麼就要活得不一樣,因為相同配方與流程,產生出的結果也不會相差太遠。
什麼是創意的來源 (2)
開始創意前,請先認識你的問題
創意不複雜,如果有人說要學創意,其實他想要學的是較高段的解決問題方法。不過好說歹說被冠上了個「創意」兩個字,解決之道就不能太過平凡、制式,除了更經濟、有效、快速、便捷、美觀等等差異之外,不免還要加上個意料之外、驚喜、特別、有趣、前所未聞等等因子在裡面,才有資格被稱之為「有創意」。但是這樣一來,真正的困難就分成了兩個層次,首先是要學習如何美妙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才是些加料、差異化的額外添加成分。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學創意這件事已經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至少我們了解到創意與解決問題大有關係。但是這離真正創意的根源還有一小段距離,我們還可以繼續往下挖掘,問一問為什麼有人能順利解決問題?問題是怎麼被看出的?
能一眼看出問題癥結所在,固然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或是個人天賦,但是多數正常人在資料蒐集齊備的狀態下,若給予充足的時間,幾乎都能夠找出答案。姑且不論問題解決的效益與答案是不是夠漂亮,解決問題必然需要一個動機。這動機可能是源自某種需求,或是被指派的任務、其他人的請託等等。但是不論如何,動機一定都跟某種欠缺、不足、需求、利益有關。
一七八二年十一月的某個夜晚,法國亞維農發生了一件了不起的事,這個突發奇想的創意,改寫了人類兩百多年來的歷史──人類首次能夠飛上天空。42歲的喬瑟.蒙哥費爾(Joseph-Michel Montgolfier)老家經營造紙業,因為野雞大學畢業後生活並不順遂,在外面欠了點債,所以這位法學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還曾因被追債,在里昂蹲過幾天苦牢。
這天,他在家中專注看著英國海軍圍攻直布羅陀的圖片(這也許是眾多男生的嗜好,喜歡看戰爭片或是研究戰爭),發現這個無堅不摧的堡壘,唯有從上方像上帝伸出隻手般向下干預,否則堅強的防禦實在無法突破!
那一年,氫氣(一七六六年發現)與氧氣(一七七一年發現)被發現將近十年,當時化學家已經知道,把這些氣體裝在紙袋或是絲質料的衣物中,可以讓東西飛起來。只不過,氫氣製造複雜,而且還具有可燃性,是相當危險的氣體。而且「知道」離實際應用還有段距離,「知道會飛」跟製造飛船更沒有什麼關聯。
當晚氣候寒冷,屋內生著爐火,看著冉冉上升的輕煙,喬瑟靈光乍現:也許熱空氣也會有浮力?於是迅速用木片搭起了個骨架,糊上紙張然後放在火爐上方受熱,果然,它飛起來了!
喬瑟發現這個現象後,馬上寫信給弟弟埃亭(Jacques-Étienne),迫不及待分享這個奇特的現象。狂熱加上天賦使然,在一個半月後,他們已經造出直徑九英呎,可以飛翔達一英里的巨型「氣球」;隔年四月,重五百英鎊、直徑三十五英呎、體積為兩萬八千立方英呎的氣球終於誕生!不斷的試飛、改進,以及他們兩兄弟不斷鼓吹與公開展覽,熱氣球在當時已經非常受大家的歡迎,法國皇室甚至於安排了場表演,九月十九日就在凡爾賽宮當著法王路易十六御前來個飛天展覽。
「帶隻牛上去,大家不但看得到,還會嚇個半死!」哥哥喬瑟告訴弟弟,不過埃亭擔心會有過重的問題,所以堅持還是先送隻羊升空,另外妥協性的加上了雞、鴨各一隻。第一次搭載生物的飛行就在皇室與眾多觀眾前正式展開,時間是一七八三年九月十九日。後來,他們兩兄弟陸續送了不少生物升空,最後才敢送人升空,這個會飛的氣球,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稱「熱氣球」,從那時候起在形狀和操作一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人類從此不必再羨慕可以飛行的鳥類,因為人類以可以翱翔在天際間了!
需求會產生強烈動機,動機能誘發看出問題癥結的能力,一旦問題癥結被找出就能全力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如果解決的方式夠漂亮,我們就會說它有創意。創意,就是這麼回事。
創意不複雜,如果有人說要學創意,其實他想要學的是較高段的解決問題方法。不過好說歹說被冠上了個「創意」兩個字,解決之道就不能太過平凡、制式,除了更經濟、有效、快速、便捷、美觀等等差異之外,不免還要加上個意料之外、驚喜、特別、有趣、前所未聞等等因子在裡面,才有資格被稱之為「有創意」。但是這樣一來,真正的困難就分成了兩個層次,首先是要學習如何美妙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才是些加料、差異化的額外添加成分。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學創意這件事已經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至少我們了解到創意與解決問題大有關係。但是這離真正創意的根源還有一小段距離,我們還可以繼續往下挖掘,問一問為什麼有人能順利解決問題?問題是怎麼被看出的?
能一眼看出問題癥結所在,固然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或是個人天賦,但是多數正常人在資料蒐集齊備的狀態下,若給予充足的時間,幾乎都能夠找出答案。姑且不論問題解決的效益與答案是不是夠漂亮,解決問題必然需要一個動機。這動機可能是源自某種需求,或是被指派的任務、其他人的請託等等。但是不論如何,動機一定都跟某種欠缺、不足、需求、利益有關。
一七八二年十一月的某個夜晚,法國亞維農發生了一件了不起的事,這個突發奇想的創意,改寫了人類兩百多年來的歷史──人類首次能夠飛上天空。42歲的喬瑟.蒙哥費爾(Joseph-Michel Montgolfier)老家經營造紙業,因為野雞大學畢業後生活並不順遂,在外面欠了點債,所以這位法學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還曾因被追債,在里昂蹲過幾天苦牢。
這天,他在家中專注看著英國海軍圍攻直布羅陀的圖片(這也許是眾多男生的嗜好,喜歡看戰爭片或是研究戰爭),發現這個無堅不摧的堡壘,唯有從上方像上帝伸出隻手般向下干預,否則堅強的防禦實在無法突破!
那一年,氫氣(一七六六年發現)與氧氣(一七七一年發現)被發現將近十年,當時化學家已經知道,把這些氣體裝在紙袋或是絲質料的衣物中,可以讓東西飛起來。只不過,氫氣製造複雜,而且還具有可燃性,是相當危險的氣體。而且「知道」離實際應用還有段距離,「知道會飛」跟製造飛船更沒有什麼關聯。
當晚氣候寒冷,屋內生著爐火,看著冉冉上升的輕煙,喬瑟靈光乍現:也許熱空氣也會有浮力?於是迅速用木片搭起了個骨架,糊上紙張然後放在火爐上方受熱,果然,它飛起來了!
喬瑟發現這個現象後,馬上寫信給弟弟埃亭(Jacques-Étienne),迫不及待分享這個奇特的現象。狂熱加上天賦使然,在一個半月後,他們已經造出直徑九英呎,可以飛翔達一英里的巨型「氣球」;隔年四月,重五百英鎊、直徑三十五英呎、體積為兩萬八千立方英呎的氣球終於誕生!不斷的試飛、改進,以及他們兩兄弟不斷鼓吹與公開展覽,熱氣球在當時已經非常受大家的歡迎,法國皇室甚至於安排了場表演,九月十九日就在凡爾賽宮當著法王路易十六御前來個飛天展覽。
「帶隻牛上去,大家不但看得到,還會嚇個半死!」哥哥喬瑟告訴弟弟,不過埃亭擔心會有過重的問題,所以堅持還是先送隻羊升空,另外妥協性的加上了雞、鴨各一隻。第一次搭載生物的飛行就在皇室與眾多觀眾前正式展開,時間是一七八三年九月十九日。後來,他們兩兄弟陸續送了不少生物升空,最後才敢送人升空,這個會飛的氣球,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稱「熱氣球」,從那時候起在形狀和操作一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人類從此不必再羨慕可以飛行的鳥類,因為人類以可以翱翔在天際間了!
需求會產生強烈動機,動機能誘發看出問題癥結的能力,一旦問題癥結被找出就能全力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如果解決的方式夠漂亮,我們就會說它有創意。創意,就是這麼回事。
02 3月, 2012
什麼是創意的來源 (1)
有一個白手起家的父親,他怕自己死後,三個孩子無法守住自己辛辛苦苦累積的事業,所以想出題考驗一下孩子,看誰最有資格繼承他的衣缽。他把三個孩子叫到倉庫,每個孩子分配一個十坪大的空倉庫。父親告訴他們:「今天天黑前,誰能花最少的錢把倉庫裝滿,我就把事業傳給他。」
到了傍晚,大姐回到倉庫。她請人運來一堆價錢便宜的木材,很快就把房間裝滿,父親覺得很高興。
不久二哥也到了,為了省錢,他自己開車,拖回一大貨車的稻草,也把房間堆得滿滿的,父親覺得十分滿意。
最後,小妹一個人回到倉庫,身後卻什麼都沒有,大家覺得很疑惑。
小妹領著大家到漆黑又空無一物的倉庫內,從口袋拿出一支蠟燭,點亮後,房間立刻充滿亮光。父親和大姐、二哥都非常佩服小妹。
很多人都問過類似這樣的問題:創意要怎麼學?創意真的可以學會嗎?為什麼我沒有創意?我要如何才能更有創意?
我們眼中所看到的創意,多數是表現出來的結果,而非其中曲折離奇的過程。不過正如創意本身的美妙,當觀眾見到蠟燭發光的剎那驚艷,往往忘記成就背後要下多少苦心與努力。
如果我們把「用燭光填滿空間」當作學習目標,那就錯把果為因,學習次序不免有些顛倒。想要學創意,要學的不僅是表相,更要學創意是透過什麼過程產生,更進一步說,我們要學如何才能產生各種有效的創意。然而一開始,我們不妨先問問「創意」到底是什麼?「創意」到底怎麼從腦海裡跑出來的?
創意是什麼?什麼是好創意?
在產生一個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假設其中包含數段流程。不論是剛開始的發想、醞釀,中段的設計製作,到最後的完成與美化,其中一定佈滿了許多段小事件。每個小事件,都相當於一個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創意表現出來的具體成果;在成果還沒誕生之前,「創意」只是一些片段的想法。
透過小事件不斷被解決、組合,最後終於組成了一個完整作品,這個作品可能是實體物件,當然也可能是虛擬的東西。運氣好的話,過程遇到的小事件不多,創意者很快就能抵達終點;運氣壞的話,單個小事件就能把你絆住,機器少一顆螺絲也無法轉動,這個「小」事件才是真正「大」創意所在。
創意的目的,必然是為了解決某些事,我們可以說創意是為了解決某種需求而出現的解決之道。而所謂的好創意,通常是指可以用更經濟、有效、快速、便捷、美觀、特別的方式去完成同一件事。所以說,創意力相近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般評斷創意能力高低的方式,可以用解決問題的效益與難度當作評估指標。
到了傍晚,大姐回到倉庫。她請人運來一堆價錢便宜的木材,很快就把房間裝滿,父親覺得很高興。
不久二哥也到了,為了省錢,他自己開車,拖回一大貨車的稻草,也把房間堆得滿滿的,父親覺得十分滿意。
最後,小妹一個人回到倉庫,身後卻什麼都沒有,大家覺得很疑惑。
小妹領著大家到漆黑又空無一物的倉庫內,從口袋拿出一支蠟燭,點亮後,房間立刻充滿亮光。父親和大姐、二哥都非常佩服小妹。
很多人都問過類似這樣的問題:創意要怎麼學?創意真的可以學會嗎?為什麼我沒有創意?我要如何才能更有創意?
我們眼中所看到的創意,多數是表現出來的結果,而非其中曲折離奇的過程。不過正如創意本身的美妙,當觀眾見到蠟燭發光的剎那驚艷,往往忘記成就背後要下多少苦心與努力。
如果我們把「用燭光填滿空間」當作學習目標,那就錯把果為因,學習次序不免有些顛倒。想要學創意,要學的不僅是表相,更要學創意是透過什麼過程產生,更進一步說,我們要學如何才能產生各種有效的創意。然而一開始,我們不妨先問問「創意」到底是什麼?「創意」到底怎麼從腦海裡跑出來的?
創意是什麼?什麼是好創意?
在產生一個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假設其中包含數段流程。不論是剛開始的發想、醞釀,中段的設計製作,到最後的完成與美化,其中一定佈滿了許多段小事件。每個小事件,都相當於一個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創意表現出來的具體成果;在成果還沒誕生之前,「創意」只是一些片段的想法。
透過小事件不斷被解決、組合,最後終於組成了一個完整作品,這個作品可能是實體物件,當然也可能是虛擬的東西。運氣好的話,過程遇到的小事件不多,創意者很快就能抵達終點;運氣壞的話,單個小事件就能把你絆住,機器少一顆螺絲也無法轉動,這個「小」事件才是真正「大」創意所在。
創意的目的,必然是為了解決某些事,我們可以說創意是為了解決某種需求而出現的解決之道。而所謂的好創意,通常是指可以用更經濟、有效、快速、便捷、美觀、特別的方式去完成同一件事。所以說,創意力相近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般評斷創意能力高低的方式,可以用解決問題的效益與難度當作評估指標。
訂閱:
文章 (Atom)